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徂徕书院:北宋民间读书会,发出理学先声

齐鲁晚报 2017-04-25 15:07 大字
徂徕山附近“作书房”遗址□张九龙

今天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读书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书院,作为先人读书、讲道、治学之地,也成为今人“寓学于游”的好去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泰山不远处的徂徕山就因徂徕书院而名扬天下。这座书院存在不过三年,却成为北宋书院界的泰山北斗。在这里,读书与科举无关,与名利无关,仅仅是一件很纯粹、很享受的事。虽有师生之名,大家却可以高谈阔论,各抒己见,百无禁忌。一本《易》,几间瓦房,成就了泰山学派,发出了宋明理学的先声。

徂徕千秋

遗址犹称“作书房”

南宋名臣、诗人范成大在其《骖鸾录》一书中写道,“诸郡未命教时,天下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首次评选出了天下“四大书院”。此后,随着书院的蓬勃发展,各种版本的书院榜单应运而生,令人眼花缭乱。

作为儒家学派的发祥地,山东自古就是学术重镇,在书院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徂徕书院了。徂徕书院,顾名思义,因地处徂徕山而得名。徂徕山位于泰安市境内,海拔1027米的主峰太平顶与泰山玉皇顶遥相对峙,早在《诗经》里就有“徂徕之松,新甫之柏”的赞美。

徂徕山西北有长春岭,如今的长春岭北有几间坍塌荒凉的房屋,里面灌木丛生、荒草杂陈,几块断碑横七竖八卧在瓦砾间,当地人称作书房,被认为是徂徕书院遗址。

清《泰安县志》记载:“徂徕书院,今遗址犹称讲书堂,旁有姜潜别墅,号曰:读易堂。介在蜀寄诗曰:‘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如今,遗址西面还有“竹溪”、“徂徕千秋”、“作书房”、“夕照奇观”、“竹溪庵”、“讲易处”等摩崖题刻。1941年秋后,这处名胜古迹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只留下了断壁残垣,伴着凄风苦雨。

徂徕书院的创办者叫石介,是宋初的一位大儒。石介是土生土长的徂徕山区人,家族世代以耕田为业,其父石丙大器晚成,花甲之年才当上县令。相比之下,石介就幸运得多了,二十多岁就进入了宋城的南都学舍,跟随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诵读诗书,二十六岁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和他同科的还有欧阳修。

恭事孙复

不重出身重学问

徂徕书院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与先前石介创办的泰山书院一脉相承。石介在南京任幕职官时,结识了穷困潦倒的孙复。孙复一身都是道德学问,可前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失败告终,石介顿生爱怜之心,决定在泰山筑室,邀请孙复客居讲学。景祐二年(1035年),孙复成为泰山书院的负责人,讲授《春秋》。

石介不仅从物质上帮助孙复,还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孙复是一个累举四次不第的秀才,落魄不得志,而当时石介却早已进士及第,并且历任郓州、南京推官,二人功名、职务、地位都有高下之分。石介并没有因此而自傲,而是推尊孙复的学问和道德,主动拜孙复为师。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石介的行为难能可贵,正如欧阳修所说,“鲁人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石介恭事孙复”无疑也是给泰山书院做了最好的形象广告,一时间,不少文人慕名而来,求学问道、研习经典。

后来,石母亡故,石介归家奔丧。屋漏偏逢连夜雨,母服未满,父亲石丙也于康定元年(1040年)去世,他就在老家继续服丧。

就在这一年,石介在老家正式创建徂徕书院,聚徒讲学。到庆历二年(1042年),石介修满丧假,出任国子监直讲,徂徕书院也随之停办。因此,徂徕书院存续时间很短,与金山、岳麓、石鼓等书院硬件比起来,徂徕书院寒酸得多,但却最完整地守住了“初心”。

不为名利

开放交流读书会

如今提起书院,人们往往认为它是民间教育机构,类似于私立学校,但是这种应试化、官方化的书院是到南宋朱熹时才出现的。以徂徕书院为代表的北宋书院功用上则纯粹得多,反倒更像是如今的读书会。

从某种意义上看,北宋书院本身就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种反抗,有点“升官发财请往他处”的味道。隋唐科举制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条上升通道,然而固定的考试内容也固化了人们的思想,选拔出来的人才不乏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再加上佛、道的发展冲击了儒学,导致思想上出现混乱,神坛上的儒经光芒一下子黯淡许多,文人们也敢对这些“真理”评头论足了。

徂徕书院是石介利用闲暇期间聚众聊《易》的场所,更像是由一位专家牵头,围绕《易》来组织开展的读书研讨交流会。文人想参加科举的话,单学一门《易》可不够,因此但凡来这里问道的,都是真正喜欢研究《易》的。

石介创办这座书院,目的也是提倡读书人要保持高风亮节,不为功名利禄折腰,不要为了科举应试而读书。在他眼里,读经不是步入仕途的“敲门砖”,而是一种真学问,这与当时官学和后世书院都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石介自己就是科举制的受益者,他并不反对科举取士,只是厌恶专为功名利禄奔竞之风,尤其反对腐败的科场。宋代以文治国,文人的社会环境较好,上升途径也多,所以,徂徕书院很快成为士人仰慕之所。

在徂徕书院,《易》是供大家讨论的一本普通图书,每次开课,学识渊博的石介会带头谈自己对其中语句的理解,别人有不同意见,也可以随时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书院实行自由讨论学术的教学方式,强调自学为主,师生共同研讨学问,办学风格比较开放,气氛活跃。学生可以自由择师,来去自由,因此师生的思路活跃,眼界开阔。

石介在徂徕山讲学多年,众人一道研讨学问,联系时事,解答疑难,深受学生欢迎,开创了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读书治学之风。后来,孙复、石介同为国子监直讲,二人又把泰山学风带到太学,发扬光大,成为时人崇拜模仿的典范,形成了泰山学派。正如黄宗羲曾说,“宋兴八十年,安定胡先生(胡瑗)、泰山孙先生(孙复)、徂徕石先生(石介)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周敦颐所创“濂学”)洛(程颢、程颐所创“洛学”)兴矣。”泰山学派所传弟子甚多,成为了宋明理学的先驱。

新闻推荐

1路11路32路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本报4月24日讯(记者田鑫)4月26日起,1路、11路、32路公交线路优化调整,11路环线将被拆分为65路和66路,同步优化调整1路和32路。11路线路自开通以来,受到市民一致好评,但由于此线路为环形线路,运营距离和时...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