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刘致信:酷爱针灸的外科大夫

莱芜日报 2016-05-28 12:57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艳芳

37岁的刘致信曾是一位拿手术刀的外科大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目睹了中医科大夫用几根银针瞬间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后,便开始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辞去“铁饭碗”,奔赴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学习针灸,潜心研究,苦练内功提升医术,转行成为一名针灸大夫。

被神奇的针灸震撼

刘致信出生于医学世家,爷爷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父亲也是医生。2000年,他从泰安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方下卫生院,成为一名外科大夫。

工作几年后,刘致信又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经过半年多全面、系统的学习后,他的医术有了很大提升。有一次,他主刀给一位病人做胃大部切除手术,手术后,病人突发三叉神经痛,在病床上疼得死去活来。这时,科室主任让他通知中医科大夫来会诊。不一会儿,中医科的大夫背着针灸包来到了病房。在经过一番询问后,中医科大夫用几根银针为病人做了针灸,瞬间就止住了疼痛。“当时,我真是被震撼了,感觉针灸太神奇了。”刘致信说,当天晚上回到宿舍后,他辗转反侧,满脑子里想的都是针灸。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去了针灸科,现场向做针灸的大夫学起了扎针。从此,刘致信痴迷上了针灸。

毅然决定辞职学针灸

进修回来后,刘致信开始主刀外科手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医术水平的提升,他逐渐被病人认可,很多做手术的病人都点名找他做。在外人看来,此时的刘致信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用不了几年就能成为“外科第一刀”。然而,他却选择了辞职。

“自己亲眼目睹了很多病人手术的痛苦,走下手术台,就一直想把手术刀换成银针,尽量给病人减少创伤和痛苦。”刘致信坦言,虽然自己是学西医的,但是打心底里还是喜欢中医针灸。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自己的针灸梦。为了学针灸,他开始翻阅大量的资料和医书,更把爷爷留下的医书和笔记都烂熟于心。掌握了大量的针灸理论后,他先后奔赴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实地学习针灸医术。

“刚开始学的时候,学习了哪个穴位该怎么扎,晚上就拿银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刘致信说,最多的时候身上有上百个练针留下的针眼。正是凭着潜心的钻研和刻苦的练习,他迅速掌握了针灸的要领。

为更多病人解除痛苦

学成归来后,刘致信在自己家里干起了针灸,第一个病人就是他母亲。

由于患有严重的腰椎病,很长一段时间,刘致信的母亲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给母亲看病,家里人没少奔波,但始终没有治愈。刘致信反复钻研,连续使用了好几种针法。不久后,母亲感觉疼痛减轻了,能慢慢坐起来了。在针灸的治疗下,如今,他母亲不仅能走路了,生活也基本自理了。

看到疗效后,慢慢的村里四邻八舍有腰椎、颈椎病的都来找刘致信做针灸治疗。有了疗效后,一传十,十传百,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疼痛,刘致信还创新了很多针法,并自己研发了舒筋活血的膏药。“当初选择学针灸,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为更多的病人减轻痛苦。”刘致信说。 

新闻推荐

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2016年度年会在淮北举行

本报讯 7月22日上午,由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主办、淮北日报社承办的2016年度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广告年会在淮北市召开。来自苏鲁豫皖4省20家报社的媒体领军人物和广告精英齐聚一堂,共商媒体...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