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冯琦为杨锦居处所题的两首七律,冯琦为杨锦居处所题的两首七律

青州通讯 2015-11-13 20:11 大字

□张景孔

冯琦的诗作多多,笔者为何选中他为杨锦居处所题的这两首七律、并且予以探析呢?因为杨锦与冯琦皆为明代青州名人;还因为冯琦的这两首七律反映了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也因为这两首诗反映了两人的情谊和政治倾向及复杂的思想情绪;再就是因为诗中涉及到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的北阳河五龙口问题……

杨锦与冯琦

欲解读诗作,须先了解两人的基本情况。

杨锦与冯琦都是明代青州人,朝廷重臣。

杨锦,嘉靖十二年(1533年)生,字尚絅,号月川。明代青州益都左家峪村人。嘉靖三十五年 (1556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

进士及第后,杨锦多处任地方官。在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任上时,岁歉,请赈,全活万人。任山西河东道佥事时,惩处夏县偷窃矿场的盗贼,裁减冗差千余人,每年可节约银万两。升陕西参议后,负责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县)兵备。这里“地处极边,物产凋敝,军饷缺乏”,他致力发展商业,繁荣经济,筹备了充足的军需物资。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官军数万,往来防击,只有到庆阳,军粮马草能保证供应。延绥巡抚王遴向朝廷推荐杨锦,说他 “有备边御侮才”。升靖边道副使,督修石峡口、镇靖堡两处边墙140里,加强了边防。他还兴修园林驿水利,创办“龙图书院”,士民称颂。他又“督剿”了“流动三省”的“逋寇”卫大清等部,社会秩序遂安。因功升山西参政,兼佥事,驻兵蓟州(镇守地区相当于今河北长城内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一带)。他督修边台120座,种植树木470万株。隆庆四年 (1570年)升山西按察使,不久又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第二年(1571年),因家有丧事回乡,侍奉母亲,不再出仕,年38岁。著有《汝州志》、《抚甘奏议》、《家珍集》、《惜金日录》、《克复编》等书。万历三十年 (1602年)病逝于家。

冯琦,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生,字用韫,冯裕(致仕后居青州城)曾孙。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尚书。

冯琦中进士后,先为庶吉士,继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十五年(1587年)参与编撰《大明会典》,书成封为侍讲学士,充经筵讲官。其间,他对皇帝讲解兴亡治乱之道,还多次参与或主持京城的会试和各地的乡试,充任考官。二十年(1592年),冯琦的父亲冯子履致仕,他护父返青州。不久,朝廷编修《国朝正史》,召冯琦回京,任副总裁。二十三年(1595年),擢升礼部右侍郎。

二十五年 (1597年),日本侵朝,冯琦坚决主张抗击,并致书邢玠,帮其出谋划策。二十七年(1599年)冯琦充玉牒副总裁,主修宗室谱牒。不久,改任吏部右侍郎。他“莅政勤敏,力抑营竞”,选贤任能。二十九年(1601年),冯琦由吏部右侍郎升左侍郎。不久,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万历间,曾发生过立太子的“国本”之争。冯琦等朝臣坚持“立长”,于三十年(1602年),万历帝答应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掌司礼监的宦官仍以经费不足消极对待。已出任礼部尚书的冯琦当机立断,筹足款项,主持了立太子大典。

冯琦对时政得失颇多指陈,得到万历皇帝的赞许,欲让他担任宰相之职。反对者以“资历尚浅,宜再历练”为由,遂止。冯琦看到朝廷政治腐败,宦官当道,加之身体有病,16次上疏要求致仕。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病逝任上,年仅 46岁。

两人的事迹,正史和志乘中多有记载,故本文只作以上简略介绍。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杨锦与冯琦皆为清正廉洁、忧国为民之朝廷重臣。然而,杨锦壮年不仕,令人惋惜!冯琦英年早逝,令人痛惜!在此,人们或者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以下在对两首诗的分析中也随之予以探析。

两首七律的形成

上面的人物简介已明,杨锦祖居北阳河南源为山之阳的左家峪村。从《杨氏族谱》而知:至杨锦父亲芬这一代,家境逐渐殷富,遂在青州城西关谋地构建新宅。杨锦归隐后奉母就居住在这里(房重阳《西山八景》一文中有记述)。 38岁的杨锦正是如日中升的年华,仕途也正在连续升迁之际,按“丁忧”礼制,三年后即可回京复职。那么,杨锦为什么壮岁归隐而不再出仕呢?

杨锦与冯琦所处的年代,已经是明朝的后期,朝政腐败,内忧外患,“南倭北虏,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杨锦多年为地方官,又镇守边关、“督剿”“逋寇”,操劳于边塞与少数民族地区,对内外交困的明末大势,他岂能不了然于胸、明亮如镜?他审时度势,知不能而勇退,此为知机。他在官而作为,任事而尽忠,堪称循吏。知退而关心国事,居家而侍奉娘亲。杨锦的这一心迹,从他为新宅两座楼的命名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得出来。

青州城西关的新宅,经过杨锦的继续修建,基本完善,这里有居所、祠堂、学塾、仓储、花园等等。他为两座新楼起了这样的名字:一曰“思亲楼”,一曰“望京楼”。试想,在为楼房定名的那段时间里,杨锦是触动了心绪、甚至是心潮起伏的。他思前想后,反复酌量,最后做出了前半生尽忠、后半生尽孝的进退决定!常言道:忠孝难能双全。常人难以做到,然而杨锦大彻大悟大智慧,做到了!

据《杨氏族谱》记载:杨锦第三子杨邦珩,为冯惟敏女婿,贡生,官至邹县训导、泰安府学正。冯惟敏乃冯琦之四祖父,所以杨锦与冯琦为老亲份上。杨锦年长冯琦24岁,杨锦隐居在家赋闲之时,正是冯琦朝廷作为竞进之际。冯琦的这两首七律,极有可能是冯琦护送父亲致仕回青州期间,在探望居住于城西关新宅杨锦的时候,登上 “思亲”、“望京”二楼,触景生情,心有所动,而挥毫写下的。原诗如下:

题杨中丞思亲楼

层楼缥缈俯尘寰,画栋朱栏尚可攀。依旧慈乌啼树杪,总无白鹤到人间。五龙深锁桥边水 (楼近五龙口),百雉斜连郭外山。惟有萧萧庭下竹,当年曾对舞衣斑。

题中丞望京楼(楼在瓜市)

济川岂合老沧洲,况复时艰藉壮猷。汉殿九重迷晓望,齐城十二入边愁。天连紫极思明主,地接青门即故侯。自是子牟常恋阙,非关庾亮独登楼。

两首七律解读

第一首七律为 《题杨中丞思亲楼》。

题目中的中丞,是官名,汉代置。明代,称副都御史为中丞,杨中丞即杨锦。

诗的首联(第一联)点题写楼,用夸张手法写楼之高耸,以“画栋朱栏”显其精美。楼之高,以显示楼主人品格的高尚。从颔联(第二联)开始,即写登上层楼以后的所见所思。颔联仍然紧扣题目并且作了进一步延展。用慈乌反哺的成语喻写杨锦在家孝亲养母,赞扬杨锦至亲至孝的优良品质;对句则以南北迁徙不定的“白鹤”候鸟作对比,反衬慈乌反哺品质的可贵和高尚。颈联(第三联)是写立于层楼之上,向远处眺望的情景。上句写向下俯视,五龙口似在深锁着北阳河滚滚而去的流水;下句写向远放目,野鸡舞动的身影连接着城郭外起伏的群山。此联上句在“五龙深锁桥边水”之后,作者原来自有小注:“楼近五龙口”。这就说明,在明代后期北阳河“五龙口”的具体位置,人们还能手指口述、地点是很清楚的。但不知为什么,四百年后人们的口头传承就中断了呢?这就提示我们:对此事的勘察走访还需要更加深入;另一方面说明,明代人认定的五龙口还需进一步研究。诗的尾联(第四联),也就是诗的最后两句,把目光由远处收回,俯首下视:唯有当年曾经见证过斑衣歌舞情景的庭下翠竹,还在萧萧作声。“舞衣斑”,明代许三阶《节侠记·圆全》载:“鸣凤管,吸龙川;歌扇软,舞衣斑。 ”诗的结尾很是苍凉,料想此时杨锦母亲已逝,人去楼空 (未见《杨氏族谱》,只是从诗意推断),唯有翠竹萧萧,还在象征着杨锦的清修正直和气节。

第二首七律为《题中丞望京楼》(楼在瓜市)。

题下的说明“楼在瓜市”是诗作者原来的自注。房重阳先生在《西山八景》一文中作过解释:“瓜市即卖瓜的集市,在城西关,并非现在城区的瓜市街。 ”回忆1990年审阅《青州诗选》的时候,误以为是“村名”了;2010年出版 《青州百咏》诗集的时候,把“瓜市”又误解了。可见,做学问需要严谨再严谨啊!

诗的首联首句 “济川岂合老沧洲”,用了两个典故。济川:南宋抗金名将贾涉的字,此代指杨锦。沧洲:水滨,古称隐者居处。下句的“壮猷”是大谋略、大事业。这一联是说,杨锦有济世之才,在国家危难之际应该大展宏图,做出大事业,不应该隐居田园。颔联承接题目和首联的“时艰”而进一步伸展。 “汉殿”,代指明朝的宫殿。 “齐城十二”,指青州。语出 《汉书·高祖本纪》,田肯说高祖曰:“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此联是写:高高的明王朝的宫殿在青州老家虽然望不到,但是楼主人会为边境的动荡时常感到忧愁。颈联紧扣楼主人的身份和心境更进一步延伸。 “紫极”,星名,指帝王的宫殿。“青门”,汉长安城的东南门。原称霸城门,因门青色,故俗呼“青门”或“青城门”。汉初,故秦东陵侯召平种瓜于长安城东青门外,瓜美,世称“东陵瓜”、“青门瓜”或“故侯瓜”。这里用此典借代杨锦隐居 “瓜市”之事。此联是说,虽然在家隐居,但是还是时刻想念着朝堂的“明主”。尾联又用两个典故。子牟,即战国时魏公子牟,因封于中山,也叫中山公子牟。曾说:“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后常用作心存朝廷或忧国的典实(事见《吕氏春秋·审为》)。如唐陈子昂《群公集毕氏林亭》诗:“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尾联首句以子牟借指杨锦。庾亮(289~340年),东晋大臣,政治家和文学家。在武昌曾与殷浩等登南楼赏月,谈咏竟夕。后人便称之为“玩月楼”或“庾公楼”(事见 《世说新语·容止》)。尾联是说,杨锦建望京楼,是关心国事,并非是为了登楼赏月啊。

从以上对诗的解读看,这首七律与《思亲楼》诗最大的不同是,多用典故,写得委婉曲折,含蓄蕴藉,表现了冯琦复杂而深沉、欲说而又难以尽言的心理状态。真乃“言有尽而意无穷”啊!我们如果结合杨锦和冯琦的传略来阅读此诗,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解读两律至此,文意已结,然思潮起伏,满多情绪,故而依《题中丞望京楼》诗韵,咏而寄怀:

释词解义溯春秋,史册名彰誉古州。全力御边为锁钥,倾心辅政是梁猷。殿堂奸佞摧廷柱,故土慈恩尽孝楼。不尽思潮连日起,汇于阳水意无休。

新闻推荐

峄城民生“蛋糕”惠及困难群体

峄城讯 日前,家住坛山街道南关街的吕女士从该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手中欣喜地接过一箱奶粉。这是峄城区民政部门联合一家知名儿童食品企业开展的救助困难婴幼儿活动,共有100名婴儿领到了总价值...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