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回到家乡的山上

莱芜日报 2014-09-23 16:2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时杰婧

改革激发民营活力

走出乡村谋得稳定工作,他却突然辞职下海;十几年辛苦经营在城市安家落户,他却执意回乡创业。朋友不理解、亲人不支持,徐继波硬是凭着独到的眼光和坚韧的毅力,在家乡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不安分的青春

1999年前后,少年得志的徐继波已经在建设培训中心上班,收入稳定工作轻松,尤其是能走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山区,在当时也是颇令人眼馋。但徐继波偏偏不安于这种安逸的生活。“那时候想法多,喜欢闯,不想一直待在这么个地方。”

下定决心的徐继波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开始下海。由于老家盛产花椒,辞职后,徐继波先是跟着老乡去广东做起了花椒销售工作。那时的徐继波还只是个刚满20岁的毛头小伙子,从没走出过家乡,“最远连泰安火车站都没去过”。就这样,徐继波揣着不到一百块钱坐上了远去广州的火车。人地两生、水土不服,徐继波硬是克服重重困难把朋友在广东的生意打点的有声有色,也积累了自己的第一笔资本。

两年后,不甘平淡的徐继波不再给朋友打工,自立门户,凭着积攒的2000元本钱,开始了自己的花椒生意。寒来暑往,起早贪黑,徐继波慢慢积攒起了自己的财富,并于2004年以200万元资本注册成立红鑫贸易中心,开始了规模化、规范化的花椒销售。

认准了的事情,再难也要拼到底

十几年下来,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花椒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脑子活络的徐继波又重新做起了创业打算。“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在山里长大,对山特别有感情。”徐继波把眼光投向了家乡,一个包山的念头渐渐成形。可是当时,徐继波回乡包山的想法几乎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都觉得好不容易出去了,再回来当农民,这不是越活越倒退了么?”

经过反复的思量,徐继波还是认准了包山这条路。“为什么都觉得回农村不好?不只是个所谓的身份,更重要是穷怕了。大家都觉得只有进城才能过上好日子。那我就更得回家,让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 2009年,徐继波不顾家人的反对,以14万元的价格承包了家乡的1400多亩荒山,并成功申请到林权证,开始着手建设。“现在看来这山包的很值,但那时候基本上是个荒山,长些杂草,也没有路,人往上爬都费劲,更别说大型的挖掘机、装载机了。我把山包下来之后先修路,然后才能上机械建设。”徐继波加班加点地带领工人上山施工,晚上工人下班回家,徐继波就得在上面看着。建设初期,山上没水没电,徐继波从山下提水,点着蜡烛住在早年看山建的小屋里。小屋年久失修,四面透风。家里人本就不支持,也不上来帮忙,希望徐继波能知难而退,把山转包出去老老实实回城里过舒服日子。可徐继波偏偏是个敢闯敢拼敢啃硬骨头的人,认准了的事情,再难也要拼到底。

让青山绿山变成金山银山

现在山上修起了4米多宽的公路,大型机械畅通无阻,村民们上下山也都方便了许多。徐继波还在山上打了井,通了电,建了房。功夫不负有心人,青山绿水的环境吸引了各界的眼光,畜牧局经过深入考察,将莱芜市原种猪场建在了徐继波承包的山上。依托环境优势,徐继波又建起了自己的省级黑山羊养殖场。“家里的环境这么好,如果引进厂子就破坏了。我想过了,要想发展还不破坏环境,最好就是发展畜牧、林果,发展生态农业,这是最自然的发展方式。”

今年4月份,徐继波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正式开始了生态园的建设。“现在注册可简单多了,基本上不用花钱,也不用等着验资,更不用来回跑。半个小时就办出来了。而且不用跑市里,在牛泉工商所就办了。”徐继波说,对于他这样整日忙碌奔波的生意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点毫不夸张。省去了办证时的来回奔波,就等于赚了一笔。现在,徐继波在山上修建起了藕池,利用养猪场产生的肥水养藕。同时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在藕下养泥鳅。“其实咱们老家到处都是宝啊,只要合理利用,农民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过。” 

新闻推荐

两位老人的家园——— 探访麻风村

□本报记者 孔浩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23日上午,记者跟随市皮防所工作人...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回到家乡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