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因桥而兴的古村记忆

山东商报 2014-05-15 17:34 大字

古石桥至今仍是当地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点击查看原图山西商人所住的三合店(音)点击查看原图在炮火中幸存的侯家古楼点击查看原图★一座石桥,连接了大汶河南北两岸的交通,同时也让大汶口镇一跃成为当时泰城地区的经济重镇。★几个晋商的到来,让山西街成为当时古镇上商业最为繁华的街道。山西人特有的精明,与山东人的淳朴,带动了整个大汶口古镇的商业。★幸运女神的眷顾、冥冥中的天意,对于一个传统村落的完整保存来说,终归虚妄。山西街村能够保存下如此多的遗迹,除了所谓的运气,同时也与﹃实用﹄有着莫大的关系。

山西会馆里的关帝庙

事实上,在目前国内现存的山西会馆里,绝大多数都会找到关帝庙或者关公的塑像,而这也与晋商的关公情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羽本是山西人,被尊为武圣人,但是同时在民间,关羽还是武财神的化身。而在明清时期,晋商纵横华夏大地,所供奉尊崇的,恰恰就是关帝。因此在很多晋商的会馆中,都会找到关帝的塑像。例如位于聊城的山陕会馆里,也供奉有关帝的神位。

古石桥

大汶口镇山西街村西南门外的大汶河上,有一座兴建于明代的古石桥。“从这里开始,东西两侧共两公里的河段上,有着7座桥,而这七座桥横跨了足足600多年的历史。”13日中午,站在古石桥中央,大汶口镇文化站站长程勇这样对记者表示:“这座桥是所有桥中兴建最早的,也是最有特色的。现在你往南走,就进入了鲁国的境内,而往北走,则是齐国境内。”

据当地的县志等史料记载,这座全长570.95米,有65个桥孔的石桥,最初兴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同时这座桥也是当时自新泰、莱芜至东平整个河段上唯一的一座连通大汶河南北两岸的桥。

这座桥的出现,使得大汶口镇在当时成为整个泰城地区(即现在的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的总称)最为繁华的水路码头。“那个时候这里的商业特别发达,十里八乡的花生都会运到这里来,镇上有油坊,磨成油或者直接走水路运走,食盐、棉麻等货物,也要从这里运出或者运入。”现年85岁的卢继超,就是大汶口镇山西街村的村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80年,多年来,他潜心于大汶口文化的研究,甚至成立了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

村里的老人,乃至整个大汶口镇上的老人,对于这座石桥,有着别样的感情——据史料记载,自石桥建成之后,大汶口镇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一跃使其成为泰城区的工商业重镇。

如今走在整个山西街村的古道上,人们随时可以看到一座一座商住两用的明清房屋,朝向街道的黑色木质窗棂上,大多会开着一个特别的小口,而在许多年前,一只只的手拿着铜钱、银两和银票,向小口中递进去,随后换来各种各样的货物。“可以说,石桥的出现,促使大汶口的工商业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程勇这样表示。

一个显见的例子是,自民国时期至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控制着泰城经济命脉的石油、化肥、商业、棉麻、食用油盐等行业的总部,都设立在大汶口镇上,整条大汶河上,也是千帆点点,商船往来好不热闹。“到了傍黑天,太阳从西边落下的时候,照在大汶河上,船帆跟水一闪一闪的,可漂亮呢!”75岁的侯老太太,如今依然居住在山西街村的老宅子里,在她的记忆里,那座石桥与大汶河,是她对于故土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

晋商

翻开大汶口古镇的地图,或许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山西街,不过是古镇南门往北的一条不足二百米的小街道而已。

如今大多数山西街村的村民,提起村名,都会给你这样一个答案:“俺们村最早就是一条街道,后来是根据街道命名的村。”

在山西街上,有一个名叫三合店(音)的二层明代民居建筑,据程勇等人考证,这个三合店最早是三个山西商人的住所:“他们平时晚上会住在这里,但是自己的铺面生意则在其他地方。”

作为明清时期活跃于全国的最强的商业力量之一,山西商人究竟是何时出现在大汶口古镇上已经难以考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以“诚信”、“团结”作为商帮政策的晋商,在大汶口古镇落地之后,迅速的融入到了山东人的生活之中。

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人淳朴善良,同时也讲究仁义诚信,这与晋商的商帮政策恰恰不谋而合,因此晋商在大汶口古镇的发展,可谓如鱼得水。于是,越来越多的晋商开始来到大汶口古镇,定居在山西街上。“有多少山西商人(来大汶口从事商业活动),这个不可能统计出来,但是数量应该不少。”卢继超表示,山西会馆的出现,正是晋商在大汶口镇活跃的一个最有力的证据。

在大汶口古石桥正北边,大汶口镇古城西南门里,坐落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这就是山西街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山西会馆。会馆坐西朝东,分南北两院,北为关帝庙,南为戏楼,总面积2660平方米。

卢继超通过考证当地的残碑发现,该会馆最初兴建于清朝乾隆24年(公元1759年)。“会馆的一个作用,就是用以招待客商,从山西来这里经商的商人,可以在会馆里休息、住宿。”而随着山西会馆附近的工商业户越来越多,于是逐渐形成了两条南北大街,并正式定名山西街。直到1951年,山西街被划为汶阳高级合作社。“由于汶阳的名声过大,到1962年以后农业体制改革,汶阳生产队改名为山西街生产队,山西街村的名字才正式叫开。”卢继超这样解释:“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山西街村才由一条街变成了一个村的名字。”

幸运?实用!

如果仔细考证一下山西街村乃至整个大汶口的历史发展,或许我们应该把如今保存有大量明清遗迹的山西街村的出现,称之为幸运或者是天意。

住在山西街侯家古楼的侯老太太,16岁那年就搬入了侯家古楼,据她回忆,当年日军进驻大汶口镇时,一发92式步兵炮弹准确的命中了侯家古楼的楼顶,将之砸起了一个“大包”,但幸运的是,这枚炮弹在击中石楼之后落在院子里,却没有爆炸,最终也保全了侯家古楼。“真的是很幸运,如果炸了,我们今天可能就看不到这个古楼了。”站在古楼门口,程勇颇为庆幸的说。

用幸运来解释如今山西街村的现状,并不为过。一个显见的例子是改革开放后,山西街村的村民们开始不断地做起了生意,并且因此发家致富。

按照彼时大多数村落的发展规律,有了钱的村民翻盖新屋,将老屋推倒重建,或者是扩建自己的住宅,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在山西街,这样的事情却没能发生。

究其本因,源自于古镇西侧的那条修建于1908年的津浦铁路。“当时英德两国人修筑了这条铁路,而且铁路恰好经过古镇西边。”程勇表示,高于路面七八米的铁路线,只给古镇留下了一个两米高、四米宽左右的铁路桥洞,而这也使得车辆难以从桥洞通过进入到山西街村。因此从2000年前后开始,山西街村的年轻人们,大多离开了古镇,搬到古镇外的新镇建起了房子,“这也就使得山西街村至今保存住了很多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宅古建。”

当然,幸运或者是天意,终归虚妄,在程勇看来,山西街村的古建筑保存之多,除了有天然因素之外,更多的源于古建筑的实用价值:“解放前,山西会馆由最初的食宿招待所改为学校,解放后又先后改为盐业公司的仓库和供销社的仓库,而改革开放后,政府着手保护古建筑,这才使得山西街村能够保持原貌。”

新闻推荐

最高检通报假释等专项检察结果,711名罪犯被收监执行 76名厅局以上落马官员被收监

商报北京消息26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