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泰医附院消化内科:铸造核心技术构建品牌学科

新晨报 2014-05-29 10:26 大字

胡建功教授在做内镜诊疗邵先玉教授在查房团结奋进的泰医附院消化内科团队(记者:王子嫱 摄影:文波 孟君)

创新技术开展

构筑医疗高地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前身是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附属医院内科消化专业,由省内知名消化内科专家童瑞田教授创建,是山东省最早开展胃镜检查和内镜治疗的单位之一。早在1978年前后,山东省就引进三台进口胃镜、肠镜,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是拥有单位之一,自那时起消化内科就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胃镜检查技术,吸引了周边地区和外省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1993年开始,随着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在总结胃镜检查和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内镜下血管套扎、食管扩张、支架植入、粘膜剥离、电凝电切等技术,在省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道急症之一,该病发病凶险,抢救不及时患者往往因失血过多而死亡。1993年,时任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的胡建功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微创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揭开了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探索和创新之路。

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和瘘曾经是困扰临床医生的治疗难题,食管狭窄可导致吞咽困难、营养不良,食管瘘可危及患者生命,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1995年前后,消化内科副主任邵先玉通过内镜直视下实施食管扩张或内支架植入术取得成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内镜直视扩张置入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课题被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历经几代消化人努力、数十年发展,如今,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技术已成为消化内科的优势项目和特色,并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消化道息肉治疗方面,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了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对常见的中等大小的息肉切除可以手到病除,对巨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也探索了双镜联合等许多新方法,使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的痛苦。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还开展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梗阻、胰头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等胰胆疾病,其优势在于无需开刀,比外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此外,该科还开展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消化道局部黏膜病变和粘膜下病变疗效好、创伤小;各种消化道异物的内镜诊断直接准确,内镜治疗手到病除;内镜下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消化道肿瘤直接准确,取得较好疗效;钛夹和其它内镜止血方法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产生立即止血的神奇效果。总之,通过精湛的内镜治疗技术,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让许多消化系统疑难病症的治疗变得创伤轻、痛苦小、效果好,深受病人好评。

自1999年开始,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便开始主持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消化疾病的内镜治疗”,每年举办内镜治疗培训班,科室专家先后被邀请到青海、陕西、河南等全国各地传授内镜直视扩张置管技术,扩大了科室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人才建设

打造核心优势

人才是科室发展之本。多年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治科理念,走“科研指导临床,技术引导医疗”之路,注重科室后备力量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派人到美国、德国、台湾等地学习医疗新技术,积极开展国际与地区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起一支学术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的人才队伍。目前有硕士生导师4人,主任医师、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博士、硕士14人。有一人分别获评为“首届齐鲁杰出医师”、山东省知名科技专家,两人获评为泰安市“我心目中的名医”。

胡建功,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不仅是消化内科专家,同时任医院党委副书记,在过去多年里,为消化内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每周拿出两天时间看门诊、做胃镜检查,日常还要指导研究生、为医学生授课。全力支持科室发展,积极为科室发展想对策、出思路。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发展更上层楼。

邵先玉,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科室主任近二十年,在消化内镜治疗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曾于2002年被《世界华人消化杂志》选入第三期封面人物,2005年获评为山东省知名科技专家,2013年获评为泰安市“我心目中的名医”、"首届齐鲁杰出医师"。

张汝建,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访美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持科室工作。从事消化内科专业近三十年,对慢性肝病、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3年获评为泰安市“我心目中的名医”。

陈振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工作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对食管、胃、肠、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有较深的造诣,精通电子消化内镜的操作且擅长各种内镜下治疗,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和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有较高水平。

杨正武,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消化内科副主任,在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疾病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性ERCP技术及空肠营养管的置放技术为广大胆、胰疾病患者的内镜微创治疗带来了福音。

此外,还有马立兴、胥春华、张晓伟、李琴颖等一大批年轻的业务骨干。在老一辈消化专家的带领下,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全体消化内科人团结协作,潜心治学,服务患者,在学科发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获评为泰安市医学重点学科。

瞄准前沿技术

构建品牌学科

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胡建功教授以此为研究课题,带领课题组正展开对消化道早癌的研究,在电子内镜检查的基础上,通过超声内镜、色素内镜等技术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对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率,再借助于先进的镜下微创治疗,努力实现治愈早期癌的目标。

近日,又一项先进的检查项目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胶囊内镜检查。该内窥镜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通过食管、胃到达小肠,以每秒3帧的速度拍摄图像,并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一次性使用的胶囊样摄像机最终随粪便自然排出。医生通过影像记录仪可以了解病人的全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检查以其无创、病人耐受性好、可观察平时胃肠镜检查所难以到达的区域等优势,成为消化道疾病诊断的一条新途径。

目前,科室正积极着手肝纤维化、肝癌的早期防治以及胃肠动力、粪菌移植等前沿课题的研究与开发,以进一步拓展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范围和治疗手段。

科室规模从小到大、专业人才从少到多、内镜设备从基础到高端,多年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强科之路。2013年8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完成历史上第三次搬迁。宽敞明亮的病房、现代化的诊疗设施、整洁安静的环境,让许多患者置身其中,顺心舒适;科室床位从24张扩张为48张,内镜中心由原来的不足200平米扩大为现在的1000余平米,构建起良好的发展平台;内镜设备全面更新,新引进最为先进的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为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实现“服务零缺陷 医患零距离”……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证明着,科室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品牌学科建设正稳步推进。

如今,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面推进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消化内科正以优质医疗、优质服务为根本,紧紧追随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深化内涵,向着“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的目标阔步前进。

胡建功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邵先玉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汝建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振华 主任医师

教授

杨正武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新闻推荐

世界献血日: 献血活动剪辑

我市1057人捐献血液40万毫升2014年6 月 14 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献血者日”,为弘扬献血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营造无偿献血良好社会氛围,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鼓励无偿...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