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港区8000余人回乡就业

黄海晨报 2014-04-01 19:0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帅 实习生 宋晓

春节后,在外地打工的工人陆陆续续往外走了,大部分人一去之后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记者从东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近几年,节后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据统计,今年年后,仅东港区就有8000余人选择了留在家乡工作。

3月31日,记者来到了华伟纺织公司,纺纱分厂前纺车间主任顾跃花介绍说,近几年,车间每年都有从外地回来工作的工人。“人数并不是很多,但这几年没有断过。”

■尹衍斌:“家乡就业环境好了”

2012年,22岁的尹衍斌毕业于泰安学院,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他经学校推荐在泰安当地的一家机械厂实习后,选择了与这家企业签订了工作合同。

当时,尹衍斌所在的企业并没有给他缴纳“五险”,过了实习期之后,工资刚过2000元。

尹衍斌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不反对他在外地工作,心里却还是盼着他回来,但尹衍斌回家一趟并不容易。“单位假期少,只能请假回来,但是一请假就要扣工资。”

有一件事尹衍斌至今都有些内疚。他在泰安工作时,姥爷身体不好住院了,得知自己的亲属都去医院看护姥爷,尹衍斌也想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但由于不能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他几乎没有怎么陪伴过姥爷。

去年春节前,他回家之后就打定了主意:在家乡找活干,就算钱少一些,也不回泰安了。经过熟人推荐,他选择了华伟纺织公司。

这家公司对他进行了考察之后,就正式接收他了。现在尹衍斌的工作是在前纺车间做机械维修,每天工作8个小时,单位为他缴纳了“五险”,每个月的工资有两千五百元左右。“现在家乡就业环境好了,待遇高了,工资比我在泰安的时候还高!”这是让尹衍斌最惊喜的事。

现在他离家也近了,“以前每次回来都很周折,现在每天下了班我都骑摩托回去,10分钟就到家了。”如今,家里有个什么事,尹衍斌都能帮上忙。

这位“90后”决定努力工作,在日照有个美好的明天。

■刘汉朋:告别“双城生活”

今年30岁的刘汉朋从2008年开始就外出打工了,当时去了黄岛,一干就是6年。

2014年春节过完之后,刘汉朋没有再像往常一样回黄岛上班,而是来到华伟纺织公司,和尹衍斌一个车间,也做机械维修。

顾跃花介绍说,车间缺少哪方面的工人,单位都是了解的,所以平时也通过工人根据需要为别人介绍工作,刘汉朋就是这么被介绍来的。考查合格后,刘汉朋成为了华伟的正式工人,享受“五险”待遇,工资也有两千五六百元。

这种“好日子”是刘汉朋以前没想到的。“在黄岛时,每天都要干12个小时,休息时间也很少。现在每天只上8小时班,下午5点半就下班了。”

在黄岛,他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但是那边消费水平高,最普通的理发也得15元、20元,生活成本太高了。”

在家乡,日常花销就不用那么多了,而且每年还都有浮动工资,刘汉朋准备好好攒钱过日子。

刘汉朋是去年结婚的,婚后一直过着“双城生活”,现在,虽然单位管吃住,但他只要想回家,下了班就可以坐车回去,很方便。

这种生活是他以前不敢想的,“以前只有八月十五和过年的时候才能回趟家,遇到急事请假回来,就会扣工资。”刘汉朋还记得,自己经常请两天假,头一天上午回到家,待一下午、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得坐车回去。

离家近了,待遇好了,刘汉朋说,自己的心里也踏实了,今后他还会继续好好干,让自己的家更幸福快乐。 

新闻推荐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李宇恒指导教师王乐修会当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六年级六班 李宇恒 指导教师 王乐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对泰山的评价。而在今年清明节,我就带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五岳之首——— 泰山。 进了“红门”应...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