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孔继涵字体生一字埔孟号荭谷别号南州自号树木闲者昌平

济南日报 2014-01-26 04:30 大字

孔继涵,字体生,一字埔孟,号荭谷,别号南州,自号树木闲者、昌平山人,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初二出生于山东曲阜孔府孔圣人之家。祖父孔毓圻为孔府世袭六十七代衍圣公,父亲孔传钲为正一品荫生、诰授奉直大夫、圣庙三品执事官。外祖父熊赐履(孔继涵嫡母之父),湖北孝感人,康熙年间累官至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孔继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幼年时代在孔府兰堂书房从师学习。一起学习的是他的两个姐姐兰征、兰召,他每次成绩总是在两个姐姐之前,常常受到祖母衍圣公夫人黄氏的夸赞。九岁时,父亲孔传钲不幸病逝,孔继涵随嫡母熊氏、生母唐氏长期住在孔府内宅。

年龄稍长,孔继涵被祖母送到“忠恕堂”去读书。忠恕堂环境优美,窗明几净,孔继涵在这里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他小小年纪举止端庄,谈吐文雅,时有“少年老成”之誉。当他读到唐代李绅《悯农诗》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籽。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时,发出无限感慨,并由此对劳动者产生了一定的怜悯之情。正是在李绅《悯农诗》的影响下,他这时也写了《烟草诗》、《打麦词》、《饲蚕词》等诗词,真实反映了一些农民的劳动场面。他在《饲蚕词》中写道:“朝提筐,夜饲蚕,茧成偷泣,不作嫁时衫。”从此诗可以看出,孔继涵与李绅心灵相通,充分反映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倾向。而这时孔继涵还只是一个不足十五岁的少年。

博学多才深受赏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弘历皇帝南巡北归,特地绕道曲阜祭祀孔庙,瞻仰孔林。孔子七十一代孙、衍圣公孔昭焕亲率孔府博士、族人赴峄县接驾,孔继涵也随同前往。在皇帝召见时,年仅18岁的孔继涵从容不迫,一凡历朝掌故、孔子道统、儒家学说之类,只要皇帝问到的,他无不对答如流,无一缺漏,从而受到皇帝的青睐和嘉奖。弘历皇帝祭孔完毕,特地要孔继涵随御驾到泰安,在瞻仰岱庙、登游泰山,一直送皇帝驻跸灵岩寺才回曲阜。一路伴驾过程中,孔继涵遵照礼仪,有问必答,显示了他的博学多才,深受皇帝及随从官员的赏识。送走皇帝,孔继涵因祖父早已去世,他已属于旁系亲属,故全家从孔府搬出到新宅居住。新居座落在曲阜城内东门大街路北,初名炊经堂,后改为慎修堂,共有十进院落,150间房屋。黑漆大门外有四大阀阅(位于门左的柱子曰阀,喻意建有功劳;右边的称阅,象征经历久远,即世代官居高位),这在封建社会只有有功勋的王公贵族才能有这种礼仪。有人借此向朝廷奏报,弹劾孔继涵府第与王府建筑同列,要求官府问罪。还好这时,孔、颜、曾、孟等十三位博士联名保奏,一致申明这座府第为衍圣公之子、朝奉大夫孔传钲之府第,又是前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经筵讲官熊赐履之女所居,奏请勿究。结果朝廷准其所请,不予查处。孔继涵万幸躲过一难。

新闻推荐

进山享受清凉炎夏

黄山泰山徒步登山,除了让人平添“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亦是一项相当低碳的时尚旅游方式。特选了国内几座名山的攀登攻略,希望能为有意远足的游者提供一些参考。  ...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