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管出一片郁郁葱葱

莱芜日报 2013-12-03 17:47 大字

■寻访当年包山大户

一年365天,除了春节那天在家里过一天,吴希泉都是在山上忙活,每一棵树他都像照顾孩子一样悉心管理

管出一片郁郁葱葱

本报记者 万京华 通讯员 张海莲

“干就干好,不干就别伸手!干,就要对得起领导,对得起后代!只顾眼前利益永远发展不好!”谈起包山养山,吴希泉老人义正词严。

九龙山位于莱新高速公路一侧,过去曾是一片令集体头疼、百姓伤心的荒山坡。2005年1月27日,从事钢材运销、年已67岁的老板吴希泉,把公司交给儿子,毅然回村承包了九龙山316亩山场。2007年底,他又通过二次流转,将原分散在承包户手中但无力绿化的九龙山脉的348亩荒山流转过来。

俗话说,将军不打无准备的仗。为了让树木长得更好,吴希泉对山上的土质进行采样并送到泰安、新泰等地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吴希泉采取了择地种树的方式:碱性土层栽核桃树,山下土层较厚的地方种桃、杏、柿、花椒等经济林木,土层贫瘠的山头则成了松树、柏树的育苗基地,其它的地方种满了柏树作为生态林。

方案制定后,吴希泉开始了挖穴种树的大工程。他严格按照标准,将树穴直径挖到80公分,尽量保证树根能够舒展开来。山上缺水,他发动本村及邻村村民挑水种树,一斤水5分钱,第一年植树,村民们就挑了1000万斤水。这样算下来,一棵树从挖穴到成活成本价8块钱。他又雇佣了25个村民将水泥和沙子一担一担挑上山,一斤0.16元,修建了5个蓄水池,除了上级给的3万元补贴,自己还投进了三四万。为了方便上下山,吴希泉老人又花了1万多元修筑了长约550多米的环山土路。如今,在这616亩山上,2460棵核桃树、1100棵桃树、100棵杏树、4000棵花椒树和3万多棵柏树、3万多棵松树将大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吴希泉以前卖钢材挣的200多万元钱也都投了进来。“靠山吃山,就看怎么管山!你不管它,它就不给你回报。”吴希泉头头是道地说起了自己的养山经,“树的前三年是长根期,只要挖的树穴够标准把树根放开了,树就长得快!春旱的话,要给树浇水;冬天要是雨水不足,第二年树就会受损,所以冬天要灌冻水。”除了浇水有讲究,吴希泉在割草、剪枝方面做得更是精细到位。每年的7月份他就开始割草。“割草要像剃头一样,一定要割齐,这样防火才有保障。”割完草,繁重的剪枝任务又紧随而来。“树要一棵棵地剪,一年最少剪3遍。待剪枝完成后再一块将杂草清除出去。”

这么多树,防虫是一个大任务。吴希泉有自己的一套“治虫经”。防虫就得打药,不同的树种喷药的次数也不同。“核桃树最省事,一年只喷两遍药;桃树一年得喷8遍药。”“4000棵花椒树,7月份就得开始拿虫,不然8月份虫子就得钻进树里了。”对于经济林,不同的树种虫害也不一样。如何用药更是一大问题。吴希泉观察得特别勤,一旦发现了虫子便采回来研究怎么治理,反复用药对比试验,直到找出杀虫良方。“如黄栌上虫做网罩,虫子是夜间出来,我就半夜12点去打药,一遍就能成功。”

除了大年初一要回家过年,其余的日子吴希泉老人没有一天不在山上忙活。不知道吴希泉在这片倾满心血的山上来来回回到底爬了多少遍,只知道老人每年要穿坏4双结实的军用鞋,要买6张镰。76岁的老人,走起山路来,如履平地,我们这些年轻人根本撵不上。

正是由于吴希泉认真细致的管理,这片“连猴子毛(一种生命力很强的野草)也不长”的荒山现在一派生机盎然,每年还给他六七万元的回报。一位老领导看到已经五六米高、胳膊粗的柏树,吃惊地说:“老吴,这柏树你拽着它长?”而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儿女也都劝吴希泉回家安享晚年,而老人却放心不下这片像拉扯孩子一样养大的山林:“只要活一天,我就得把它们保护好,我得把守好莱芜的南大门啊!” 

新闻推荐

高新区分局及时找回离家出走女孩

本报讯(通讯员 刘燕)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新区分局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把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近日,分局民警快速反应、千方百计、细致查找,及时...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