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泰山精神我多次到过泰山今日又住泰山脚下隔窗眺望泰岱

淄博晚报 2013-08-21 00:51 大字

泰山精神

我多次到过泰山,今日又住泰山脚下,隔窗眺望泰岱之巅,有些感慨,对随行的几位说:“泰山的海拔高度在五岳中次于华山、恒山,为什么成为声名赫赫的‘五岳独尊\’呢?我觉得泰山之尊,在其文化,在其精神,在其风骨。今天我们议议‘泰山精神\’。”

小琥兴奋地说:“我在泰安工作的这几年,也注意积累了一些有关泰山的知识。刚到泰安时,李洪峰市长就对我讲:‘泰山不仅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泰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风貌与中国人的意志、追求、性格相契合,在我们的心目中折射、感悟、积淀为精神元素。’我想,这大概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力的人格化\’。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东部,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与周围平原、丘陵的地势有1300米的相对高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有‘东天一柱\’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盘卧426平方公里,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的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它的自然特征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因此,从古至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尚、坚毅、稳重、壮美的形象加以热情歌颂。泰山现存古遗址近百处,古建筑群二十多处,岱庙的天贶殿被称为‘中国三大宫殿\’之一。泰山石刻碑碣两千多处,是中国所有名山中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从《诗经》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开始,历代名人不断注入登临泰山、歌咏泰山、寄情言志、抒发情怀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逐渐丰富、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

小何说:“我是河南人,对中岳嵩山了解得多一些,对泰山也很仰慕。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东方朔认为,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群山之最。《新唐书·韩愈传赞》中誉韩愈‘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自此便把有大声望的人喻为\‘泰山北斗’。不过,在泰山人格化的过程中,也曾有浓重的神化、迷信色彩。六朝任防《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死后,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头向东方,化为东岳,泰山自然就成为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因为旭日东升,古人即认为东方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的地方。东方按‘五行\’为木,‘五常\’为仁,‘四时\’为春,在《周易》八卦中属震,在‘二十八星宿\’中为苍龙。泰山由此被誉为吉祥之山、神灵之宅、紫气之源、万物之所。帝王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和君权神授的象征。不少帝王为答谢天恩,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秦汉以前,就有72个君王到泰山封禅,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和乾隆等都曾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欲借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老茅说:“民间同样对泰山有许多神化和迷信。我的家乡聊城一带至今流传着‘吃了泰山灵芝草,返老还童人不老’的谚语。许多人千里迢迢来泰山烧香拜神,拴绳压枝,求生贵子,甚至有愚信农妇从泰山挖一小块石头碾成粉末,做中药引子吞服治病。”

我听了几位的议论后说:“我们谈泰山文化、议泰山精神,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温故知新,汲取精华,继往开来,弘扬泰山文化的优秀传统。你们可再作点分析。”

新闻推荐

年轻男子沉尸天外桥下 泰安警方初步排除他杀,正在调查死者身份

民警划着小船打捞尸体...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