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议风霆震,文章天地齐的石介
■时砲
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北宋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因年轻时读书于徂徕山(泰安城东南),世称徂徕先生。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出生于一个低级官宦家庭。石介祖辈以务农为业,家中贫寒,父亲石丙中进士,在朝廷做了没有实权的文官,到60多岁才当上县令,是他家族中第一个为官之人。
史载石介“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由于生活在贫寒家庭里,亲眼目睹并感受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这对他后来树立国以民为本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激励他在青少年时代发奋读书,刻苦钻研,立志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人。石介20多岁时,他北游魏地,到宋初古文家柳开的出生地瞻仰柳氏遗迹,后又南下宋城(今河南商丘),进南都学舍,跟随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诵读诗书。
在应天期间,石介生活十分艰苦,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但他却不以为意,只是一心向学,刻苦攻读。这时有官员侍郎王渎闻知石介勤奋俭约,十分钦佩,派人送去一顿酒饭给石介,石介辞谢说:“甘甜香脆的东西是我想要的,如果每天都能享用才可以。如果只吃这一顿,那明天吃什么呢?早晨食用佳肴美味,晚上就不想再吃粗粝的食物了。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不敢吃王侍郎送来的东西。”
由于石介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年仅25周岁(虚岁26)就考中进士,时在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石介嫉恶如仇,反对贪官污吏,他提倡贤人政治,主张朝廷处理国家大事,应当从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不能以个人好恶为标准。皇帝要近贤臣,去奸佞,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去莠存良,赏罚分明。做官的要忠于职守,爱护百姓,并且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敢于向皇帝直陈自己的意见。就在石介中进士这一年,御史台辟为主簿,尚未任职,宋仁宗下诏,给五代时三品以上官僚子弟以优厚待遇。石介知道后立即上书皇帝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结果惹怒皇帝,被贬出京,罢为镇南掌书记。离开京城,石介以韩愈被贬境遇自励,对送行朋友说:“韩愈为了改善国政,尚且不惜残年余力,何况我正当少年的石介!”
景祐元年(1034年),石介由郓州观察推官调任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不改敢言直谏的耿直性格,“指切当时,是是非非,毫无顾忌”。宋仁宗赵桢少年登基,宠幸美女,饮酒无度,钟鼓连昼夜。对此,石介上书直谏,仁宗心中很不高兴,虽有杜衍推荐,却是罢而不召。景佑二年(1035年),石介曾作诗《西北》,提醒朝廷注意西北正在崛起的辽国和大夏:“吾尝观天下,西北险固形。四夷皆臣顾,二鄙独不庭。吾君仁泰厚,旷岁稽天刑。孽芽已滋长,蛇豕极膻腥。渐闻颇骄搴,牧马附郊垌。吾恐患已深,为之居靡宁。堂上守章句,将军弄娉婷。不知思此否,使人堪涕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石介代父亲去嘉州任军事判官,一路上写了大量的即景咏怀诗歌。后因母亲、父亲相继谢世,他只好丁忧守丧在家。“耕徂徕山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当其时,外族入侵,西北边疆烽火四起,石介身居徂徕,心忧天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忧虑的心情:“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依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偶作》)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夏,石介丁忧期满,因杜衍再次推荐被召为国子监直讲。第二年,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杜衍等人被仁宗器重,皆任高官要职。四人以天下国家为重,日夜谋虑,思致太平,范仲淹提出“明黜徙、抑挠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法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石介对此欣喜若狂,精神振奋,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他说:“这是大好事,我应当歌颂。”于是,他写了《庆历圣德诗》,“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称赞革新派为“众贤”、“正人”;贬责以吕夷简、夏竦为首的保守派为“大奸”、“邪孽”。并表示坚决支持宋仁宗罢免奸臣任用改革派的举动。石介的行为使夏竦等人深深怀恨在心,自此成为死敌。当时,同任直讲的孙复看到此文,担忧地说:“石介的灾祸从此开始了。”
庆历四年(1044年),宋仁宗改变了对改革派的态度,重新启用了守旧派。在这种大环境下,夏竦为解切齿之恨,首先从石介开刀,进一步打击革新派,他命家中女奴摹仿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的信,内容是革新派计划废掉仁宗另立新君。这一阴谋出笼后,宋仁宗虽然没有相信,但范仲淹等人有理说不清,为避嫌只好请求外放,变法遂告失败。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又被重新得势的保守派诬陷搞“朋党”活动,相继被朝廷罢职。石介也在“朋党”之列,成了众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未到任所便病死家中,年仅41岁。
石介死后,夏竦等人并未罢手,欲置革新派于死地。当时,徐州孔直温谋反,败露后被抄家,石介过去与孔直温的来往书信也被查抄出来。夏竦借此大作文章,向仁宗说石介其实没有死,是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准备攻宋,富弼做内应。这一招确实狠毒至极,宋仁宗便派官员去发棺验尸,兖州知府杜衍挺身而出,以身家性命为担保,参加石介丧事的数百人集体写军令状,保证石介已死,这才幸免发棺暴尸。这在当时是一个震惊全国的事件。
欧阳修对此义愤填膺,在庆历六年(1046年)写下了一首三百五十字的五言长诗《重读徂徕集》,诗中写道:“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此诗呼天抢地,感人肺腑,后人称誉:“英辨超然,能破万古毁誉。”石介去世不久,乡人为他和孙复建“鲁两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
石介的文学成就对后人影响很大,欧阳修、苏轼、刘概都对他甚为赞扬。欧阳修说:“精魂已埋没,文章岂能磨!寿命虽不长,所得固已多。”苏轼称他“堂堂世上文章主,幽幽地下埋今古;直饶泰山高万丈,争及徂徕三尺土”。刘概说他“生前谤议风霆震,死后文章天地齐”。
石介一生为官清廉,不治家产,其妻子儿女无以为生,多亏好友韩琦、富弼的资助,买了一些田地,才使他们得以生活下去。
石介虽没有田产,却留下《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为诗。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刊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为底本。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笔显刻本(简称徐本),清乾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土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
石介有强烈的民本思想。他在《根本策》一文中说:“国家就是百姓,有百姓就有天下,否则天下就名存实亡。”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重视百姓,因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石介几乎言必称“道”,他排列出了一个比韩愈要详尽得多的儒家“道统”的名单,其中包括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些“圣人”,以及孟轲、扬雄、王通、韩愈这些“贤人”。他提出了一个几乎囊括儒家思想中所有重要概念的“文”的界说。他撰写《怪说》、《中国沦》等为时所重的文章,把“佛、老妖妄怪诞之教”和“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篡组”的杨亿“西昆体”美文,痛斥为“坏乱破碎我圣人之道”的罪魁祸首。他痛心“今天下有杨亿之道四十年矣,今人欲反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目盲,不见有杨亿之道,使天下人耳聋,不闻有杨亿之道。”为了把儒家正统抬到绝对的高度,石介不仅从文化意识出发来排挤佛教,还把中国的老子硬说成是一个“自胡而来”、欲“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名曰“聃”的“庞眉”。由于石介当时身居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教官之职,所以这些思想的影响很大,造成一时“新进后学不敢为杨(亿)、刘(筠)体,亦不敢谈佛老”。
今存石介墓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北望庄北,占地20亩,古柏千株,浓荫蔽日。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史宋焘立《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碑》,后为石介墓。墓前立明代学者吴希孔书《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侧嵌苏轼及刘概诗碑。墓林中还有石介于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茔表》碑,有欧阳修撰书《徂徕先生墓志铭》。
新闻推荐
记者5日从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卫生厅获悉,山东省泰安市4日晚确定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输入性病例,江苏省徐州市5日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