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被遗弃的孤残儿童,她在儿童福利院一干就是14年 杨守伟,200多福娃的杨妈妈
杨守伟与福利院孩子在一起通讯员供图点击查看原图14年前,杨守伟来到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工作,第一次接触孤残孩子,她就被深深的震撼了: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狠心的母亲,竟舍得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母亲的天性让杨守伟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些可怜的孩子得到母亲般的关爱和温暖。如今14年过去了,杨守伟用自己的一颗慈心让200多个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
至爱无声,孩子们有了“妈妈”福利院里的孩子分别患有脑瘫、脑积水、唇腭裂、心脏病、四肢畸形、肛门闭缩、早产等多种疾病,护理难度非常大。平均每天每个孩子就得换6到8块尿布,每天为40多名脑瘫患儿穿衣就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10多个唇腭裂的孩子喂奶时,要一滴一滴的喂。照顾好这些孩子,不仅需要决心和勇气,更需要母爱的慈怜和耐心。
早产儿方安敏刚到福利院时还不到3斤,器官发育不全,营养严重不良,呼吸微弱,体温调节能力特别差,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杨守伟毫不犹豫地向院领导“请缨”,主动承担起对小安敏的护理工作,坚持24小时用热水袋保持体温,每隔两小时喂一次奶,比照顾自己的亲生孩子还细心。经过数十天的悉心照料,硬是将小安敏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方晓玉是一个鱼鳞病患儿,刚来到福利院时,有些心理准备的杨守伟也被吓呆了,孩子眼皮通红外翻,眼睛里全是血丝,脸上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全身皮肤都呈鱼鳞状翻裂着,耳朵、鼻孔几乎都被皮屑堵住了,身上散发着刺鼻的恶臭。但稍稍镇定后,杨守伟依然微笑着上前紧紧地抱起孩子,给她洗澡、消毒,换上干净的衣服。鱼鳞病是无法根治的顽症,护理难度很大。但杨守伟坚持定期给晓玉洗澡,每天按时涂药。几个月后,晓玉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处皮肤能看见正常的肤色,一直都不说话的她竟开口叫起了“妈妈”。现在的晓玉性格开朗、自信,能识字、背诗歌,非常乐于助人。
情感疗伤,让孩子们身心一起成长经过四年努力,杨守伟先后取得了孤残儿童护理员、高级育婴师、营养师等多项资格证书。她总结出了早产儿护理的三个关键措施,花费了十几个日夜为脑瘫患儿设计了“脑瘫衣”,为唇腭裂患儿设计了专用奶瓶等……
杨守伟认为,情感上“疗伤”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康复,于是每天给孩子们做抚触、做亲子操、脱离床铺,每天对每个孩子抚触至少2次、拥抱最少7次、每天2次将孩子们抱到地垫上,在给孩子喂奶、喂饭、洗澡的时候用眼睛、语言和孩子来交流,回应每个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母爱的存在……
情感上的“疗伤”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变化,孩子们都活泼快乐多了。现在走到孩子们中间,你会看到他们像“小白兔”一样欢快,还能听到“叔叔好”、“阿姨好”的问候。
把爱留给了福娃甚至冷落了家人多年来,杨守伟的时间几乎全被孤残儿童占满了,提及家人,杨守伟总是满满的愧疚。2004年,杨守伟和同事带着三岁患儿张黎明到医院做唇裂修补手术。就在术后陪床的关键时刻,五岁的女儿在家发高烧,不吃饭不睡觉,哭着喊着要见妈妈,家人只好给杨守伟去了电话。杨守伟怀里正抱着刚刚稳定下来的小黎明,轻声对女儿说:“这里也有一个妈妈的孩子,也需要妈妈陪着,等他好了之后,妈妈再去看你。”女儿的哭声越来越大,杨守伟“狠心”挂断了电话。
当她满身疲惫地回家看望女儿时,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坏妈妈!”杨守伟再也止不住伤心的泪水。因为这件事,女儿有好长时间都不愿和她亲近。
2006年6月,杨守伟在重庆参加育婴师培训,父亲在泰安病重住院,最牵挂的就是她这个小女儿。为了能让父女见上最后一面,家人靠打强心针维持父亲生命,当杨守伟怀揣证书,从重庆赶回泰安时,父亲已经不能说话了,半小时后,父亲就去世了。很长时间,杨守伟觉得对父亲没有尽心照顾,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时常会让她在睡梦里哭醒。
新闻推荐
洪荒探秘点击查看原图盘古狂叫点击查看原图暑期到来,孩子们一个阶段的学习将要完结,如何让孩子度过有意义的假...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