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俩儿都是晚报“粉丝”
□本报记者 穆晓娜
在这个家庭里,父亲赵洪海是《鲁北晚报》忠实读者,儿子赵行杰是晚报资深小记者。赵行杰不但积极参加小记者各项活动,而且每次活动结束后,他都会积极地写作文。目前赵行杰已经有多篇文章在晚报教育周刊上发表。赵洪海的妻子评价他们爷俩儿是“晚报迷”。现在父子俩正在进行一场较量,看谁在晚报发的稿件多。
父亲:专为晚报设置了报架
2007年,赵洪海第一次看到《鲁北晚报》时,觉得它还有些稚嫩。但在他看来,晚报却是那么亲切。打开晚报,版面尽是滨州本地新闻,读起来让他觉得心里暖暖的。“最开始是看单位上订的晚报,同事们都喜欢看,很多时候晚了就看不上,报纸也不知道哪去了,我也是尽量多看。”他笑着说。
直到去年冬季,赵洪海听同事说起孩子参加了晚报小记者,觉得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于是他也赶到晚报社为自己的孩子办理了“入团”手续,并订阅了一份《鲁北晚报》。打这时起,赵洪海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从报箱拿出当天晚报,伴着芬芳墨香,开始了一天他和晚报的交流。
赵洪海为了方便阅读,在沙发旁边特意摆放了报架,上面按照时间顺序放着近期的《鲁北晚报》。此外,他还将晚报上的精彩连载做了剪报单独保存,尤其是刊登着他和儿子作品的报纸,更是视若珍宝,单独放在书橱最上层的柜子里。
儿子:参加晚报小记者,让我更加独立
赵洪海的儿子赵行杰加入晚报小记者团后,就参加了晚报组织的“泰安方特一日游”活动。这也是赵行杰第一次离开父母到那么远的地方。在晚报大记者带领下,赵行杰玩得很高兴,回来就写下了《快乐的方特之旅》一文,并发表在了去年11月25日的《鲁北晚报》“教育周刊”上。
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参与晚报小记者活动的热情。至今,他参加小记者采访、体验360行、观影等活动已有30多次。而且每次活动后都坚持写作文,投给报社。至今共发表了9篇文章。通过这些活动,赵行杰不仅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性格变得更活泼开朗了。
通过参加晚报小记者的各项活动,赵行杰觉得自己比其他同龄孩子更加自立。离开父母后有不少事情自己可以独立解决,甚至还可以帮助老师、同学解决一些问题。
“我现在住校,有的同学不知道带去的书怎么放,我就替他们摆好。之前学校有纸装大赛,我还能帮着老师维持现场秩序。”赵行杰自豪地说。
父子俩的“战争”:投稿比赛
“今年已经上初中了,本来只是想让他看晚报的教育周刊。”赵洪海说,但是平时很喜欢阅读的赵行杰,每次拿到报纸总会从本地新闻到体育新闻,他一概不放过。每当父亲要读报时,他们两个便把报纸分开,一人一部分,读完后再交换。赵洪海说:“他妈妈看到后笑我们爷俩儿是‘晚报迷\’”。
赵洪海看到儿子发表作品,一直喜欢写点儿东西的他也开始试着写了点儿符合晚报要求的文字。没想到,自己的文字也见报了!“自今年春天到现在,我在晚报上已经发表了5篇稿件了。我跟儿子约定,我们共同努力,看谁发表的作品多。”就这样他们爷俩儿展开了登稿比赛。
赵洪海的剪报在继续,赵行杰的小记者在继续,父子俩的竞赛在继续,他们与《鲁北晚报》的情缘也在继续。
新闻推荐
记者拍案:又是一种诈骗新招,骗子们还真想的出来!商家朋友们,虽说顾客是上帝,但有时候上帝也需要提防啊!商家都说顾客是“上帝”,可您是否知道,有时候骗子也带着“上帝”的面具,一个...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