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灰姑娘梦圆“水晶鞋”

济南日报 2012-08-28 12:5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石晶通讯员马海滨

《格林童话》中,灰姑娘因一双水晶鞋找到了幸福生活。现实生活中,曲阜女企业家于淑英和“水晶鞋”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卖鞋子、办鞋厂,在挫折与困境中创业,在机遇和挑战中实现自我价值。

卖掉新房子凑钱建厂

于淑英原是泰安宁阳某鞋厂销售部的负责人,短短几年打拼,她在曲阜取得了良好业绩。然而,90年代宁阳鞋厂进入发展低迷期,经过冷静分析,她决定白手起家,在曲阜创办自己的制鞋企业!

拿出仅有的几万元全部家底,她义无反顾地走上艰辛的创业之路,为筹集创业资金,于淑英毅然卖掉了刚刚装修入住的住宅,终于凑够了8万元建厂资金。为节省厂房建设成本,她在苗孔村一个大坑上选定了厂址白天黑夜都在工地干活,4个月后12间厂房拔地而起。正当她踌躇满志时,一个个困难接踵而至:缺乏资金,企业运转最困难时连水电费都交不起;缺乏技术,生产出的产品积压严重;缺乏经验,产品销售出去但货款却收不回来,初创的企业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所有这些困难没有阻拦住于淑英,在磨难中她变得更加坚毅。她到商场、集市、企业实地调查研究、征询意见,找准了产品定位。

2004年底,一位新疆客户急需一批产品,由于产品量大、时间紧,加之利薄且是先交货后付款、路途遥远等因素,很多人建议她不要接订单,风险太大。但于淑英认为做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利润,兑现订单是企业的第一责任。她和职工一起下车间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订单任务。新疆客商被她的诚信和热情所感动,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合同。

她积极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建立起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凡是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两个月内保退保换,开胶断底1双换2双,用一个企业家的品格赢得了客商的信任。曲阜制鞋厂由当初一个孱弱的小作坊式企业逐渐走向了规模化正规化的发展轨道,鞋厂年产值从创办之初的30万元,发展到1200万元。

留守妇女在家挣工资

目前,鞋厂和公司共有职工380人,其中残疾人20名,下岗失业人员230人,占到60.5%,女职工350人,占92%。当被问及为什么安置那么多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时,于淑英的回答是“我也是从那一步走过来的,这是一个普通人应有的良心,更是一个企业应该负起的责任”。她在鞋厂创办和公司成立之初,就积极申请组建工会,与全部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为职工购买“五险一金”,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在她看来,签合同、买保险不是增加成本,而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事实证明了于淑英的睿智。“人心都是肉长的,厂子、公司对我们好,我们就更应该对企业好”,职工通俗朴素的言语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主动提建议、自觉防止浪费、自发加班加点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于淑英还带动起120个家庭就业,这些家庭来自苗孔等周边社区,她把初加工工作交给了周边社区失地后又不能外出打工的家庭妇女,让她们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每年可增加收入1万余元。自1997年开始,企业先后在曲阜各乡镇及兖州、宁阳、汶上、东平等县市发展加工基地20个,安置女工就业400余人。“于经理办起这个厂子,十几年啦,我们既能照顾家又能月月有工资,给俺们帮了大忙啦。”居民们一张张兴奋感激的脸庞是对于淑英创业富民最好的诠释。

近二十年的拼搏与奋斗,于淑英走过了坎坷,体会了创业的心酸,品尝了成就的甘甜,用热情、努力和真诚为自己的创业之路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注脚。如今,她正计划着对企业进行更大力度的改组,力争用2至3年时间打造一个以高档运动鞋、休闲布鞋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主的多元化经营集团,用更加卓越的业绩回报圣城、回报社会。

于淑英在车间指导工人

新闻推荐

山东省彩民收获顶呱刮“点石成金”大奖100万

点击查看原图7月24日,山东一位彩民喜中“顶呱刮”游戏“点石成金”头奖100万元。大奖出自“中奖福地”巧合的是,中出“顶呱刮”100万大奖的16144投注站,曾...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