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守望人生终点站 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惠民县殡仪馆馆长石道友
编者按:
今年滨州市有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14人荣获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06人荣获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为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掀起学赶先进的热潮,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劳模风采”专栏,对事迹突出的劳动奖章获得者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本报记者 崔畅
“如今我们的服务厅是现代化的,职工们穿上了统一的正装,在这里工作不比别的地方差!”边说着,石道友边露出朴实开朗的笑容。聊起自己的工作,说到单位里的同事兄弟们时,一份似乎不属于这份职业的开朗乐观和自豪感,总是不经意地浮现在他的脸上。
18年前,29岁的石道友来到惠民县殡仪馆工作。在这个与“悲伤”紧紧相连的职业中,他默默地将自己的青春与梦想、欢乐与痛苦扎根在此,用一颗赤诚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殡葬工作中。
从最初的殡仪馆会计到如今担任馆长,一路走来他总是深感自豪,他常对人说,“能为人生最后一站送行,我光荣。”这份职业,就这样在18年的时光流逝中融入他的人生。
>>面对世俗偏见,无怨无悔投身殡葬事业
1994年,在惠民县民政局工作的石道友接到单位通知,安排他到民政局下属的殡仪馆工作。得知消息后,不少人议论纷纷,石道友家里也开了锅。岳母坚决反对女婿到殡仪馆上班,各种办法都用了眼看劝不住他,甚至提出让女儿跟他离婚。
家人的不支持和世俗的偏见给石道友压上一块大石头,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不管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既然把这份工作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就这样,石道友苦口婆心地说服家人,顶着世俗的眼光,毅然来到惠民县殡仪馆工作,
初到殡仪馆的那些年,石道友至今仍记得很清楚。一到晚上,周围一片寂静,整个殡仪馆的院子和平房都显得阴森可怕。夜间值班,不敢熄灯睡觉,一睡着就噩梦缠身。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殡仪馆的工作“不吉利”。出于对“死亡”的畏惧和回避,许多人们都不愿意接近这个行业,甚至不愿意跟从事这一行的人打交道。
碰上结婚喜宴,他从来都是放下钱就走,“根本不好意思留下吃饭。”回到家里,儿子会委屈地看着爸爸央求他换一份工作,每当这时石道友一阵心酸,但他说:“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无怨无悔的干下去!”
面对别人的躲闪甚至异样的眼神时,他总是报以一笑泰然处之,“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干好。老同志们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也要这样走下去。”
>>用真情融化伤痛,坚守在人生最后一站
在殡仪馆工作的时间越长,与逝者家属接触得越多,石道友对这份工作的感情越发深厚。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亲朋好友的聚会未能参加,有几个大年三十未能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夜半寒风中,离开暖和的被窝去接待逝者丧户。
惠民县殡仪馆每年有4500多具的火化量,全馆一共只有14个人,并且坚持24小时值班,工作的密度和强度非常大,还要面对形形色色性格不一的办丧者。有时去村里运送遗体,停车位置稍有偏差,村民就会拿石头砸车,甚至打司机。有些人在遗体告别后拉住死去的亲人不放,影响了火化程序,抬遗体的职工善意提醒却换来一顿拳打脚踢。许多普通人不能想象更无法忍受的事情,对石道友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他心疼职工,也理解丧户的痛楚,对待暴躁的丧户,他从来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他安慰职工:“既然从事了这一行,就必须想丧户所想,用真情去安抚他们的伤痛。”接触过他的丧户都说,“像他这样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事的人真是太少见了,碰上石馆长这样的人,我们心里特别安慰。”
一次,一名农村老太太在家中去世,由于子女在外打工,直到尸水溢流、腐败异味才被邻居发现。遗体告别前,闻讯赶来的儿女们说老人生前酷爱干净,要求殡仪馆为老人洗澡更衣。当时老人的遗体已大面积腐烂、异臭无比,职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接手,不愿上前。看到这样的情况,石道友毫不犹豫地亲自动手,带着大家仔仔细细为老人擦洗化妆。看到即将上路的母亲衣衫整洁地出现在面前,子女们扑通一声跪下,连声感谢。
在一次次遗体告别仪式上,石道友亲眼看到听到一屋人不忍亲人离去的悲痛欲绝。他心想一定要想办法减轻逝者家属的痛苦,让他们安心面对亲人的离开。他不断考察,设计,参与施工,一次次尝试,将殡仪馆中的普通告别棺改建成了自动升降告别棺。自动告别棺通过微电脑遥控,可将平台上的遗体自动下沉,通过通道运送到火化车间。既减少了搬运遗体的劳动强度,更减轻了亲属看到这一幕的悲痛之情。
在世道友看来,殡葬工作不仅要维护逝者最后的尊严,更要给生者以精神的安慰,肩负的是无比光荣神圣的使命。他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减轻丧主的伤痛,让每一位逝者走得安稳,让生者得到慰籍。”
>>创新改革冲破封闭,为行业职工赢得尊重
用石道友的话来说,“从事这个行业的体会是非常特别的,不做这行的人很难了解其中的感受。”而他们的心酸,普通人更无从体会。
单位里没结婚的小伙子找对象,一说工作单位就没了下文。一些干了多年的老职工,回到家里都不对孩子提及自己的工作单位。一次公干聚餐,石道友旁边坐了一位从事乡镇民政工作的女职工,一听他在殡仪馆工作,女职工不自然地把椅子往一边挪了挪。“同是一个系统的职工,为何也对这个行业如此躲闪?”
2009年,石道友担任殡仪馆馆长。面对自己工作多年的地方,他陷入了沉思。摆在大伙儿眼前的是随处可见的荒草、四处堆放的垃圾、低矮的殡仪厅、落后的火化设备。看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们,进行改革的想法再次点燃,“一定要改善环境,打破外界对这里的偏见和职工心中的压抑,提高大家的自尊和自信。”很快,石道友带领职工积极联系,四处奔走,筹集700万元资金,对殡仪馆进行重建。他希望,用一个现代化的殡仪馆来打破封建迷信的影响,让更多人真正从观念上接受现代化的殡葬服务。一年时间里,殡仪馆先后建成1800平米的综合服务楼,500平米的火化车间,并将老旧设备改头换面。院子里修建了池塘,利用建筑垃圾巧妙堆起的“石头山”坐落一角。天台上,石道友养了几十只白色和平鸽,还专门腾出阁楼添置设备,作为员工活动室。
为了改变大家的精神面貌,他为每位职工定做了正装,为每人胸前佩戴上工牌。走进殡仪馆的服务大厅,整洁的深蓝色西装和白衬衫让人眼前一亮,很多来办丧事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和意外。
石道友跟职工们说:“这是一份特殊的工作,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面对别人,我们自己首先要保持自尊自信。”他相信,通过改革,通过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人们不再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份职业。
>>与职工同甘共苦,
18年如一日默默付出
如今,惠民县殡仪馆院子里的一袭池水和假山成了附近闻名的“景点”,越来越多的人非但不再躲避,还主动来到这里。每到周末,近处的居民会来池塘边走一走,水中的一对鸳鸯鸭活泼地跟人们亲近着,环望四周,清水波澜,绿树摇曳,心情特别平静。
石道友说,这里是人生在世的最后一程,应该让来这儿的人们心灵得到抚慰,给他们提供一个美好的环境。为了实现这个夙愿,他南下江苏、临朐、泰安采购绿化苗木和景观设施,4天的时间奔波2000多公里。为了用最少的钱买到质量有保证、价格优惠的原材料,他顶着烈日货比多家,自己却住在20元一天的旅馆里,吃路边摊上的饭菜,为单位节省了10万元的成本。
在殡仪馆的改造施工中,许多情景让殡仪馆的职工们至今念念不忘。为了节省经费,他带领同事们自己动手扒旧房,铺电缆。肩膀被碗口粗的高压电缆磨出一层又一层的水泡,卷起的裤腿下面被大面积挫伤,他换上短裤裸露着伤口一声不吭,继续带大家干活。手上磨出血泡,血水夹杂着汗水滴落在地上,腿上淌出的脓水让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职工们不停劝说,他却依旧坚守在工地上,直到工程结束的那天。
在多年的领导岗位上,他凡事为丧主考虑,不收受任何礼物。常有人向他推销产品,有的是关系上门,有的想请客送礼,他想都不想一一婉言拒绝。他在全市率先实行殡葬用品采用订货会方式采购,最大程度地为治丧群众降低了经济负担。
当年来殡仪馆时,曾有人对石道友说:“你放弃好好的工作去这么个鬼地方,以后别后悔!”如今,他说:“我一点都不后悔,在殡葬战线上工作,我觉得很光荣。”18年如一日,他把自己当成每一位逝者的亲人,用一片赤诚真情坚守着这座人生后花园。
新闻推荐
问她为啥偷 她说为了凑钱治病 中招宿舍全未上锁,警方再发安全提醒
>>趁学生们跑操 窃贼悄悄潜入7点钟左右,晨跑的学生们大都返回了宿舍休整,失窃手机的数量也统计了出来,女生宿舍1号楼共4个宿舍被盗,丢失手机11部。考虑到作案地点在女生宿舍,男性出...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