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赔钱太守”丁允元
丁氏,日照望族,仅清朝267年即出了49名举人,14名进士。同时,还出现了一位同盟会创始人;当代,又出现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丁氏始迁日照是在明初,当时沿海边境不时为倭寇所扰,丁氏始祖丁顺以避乱从海州迁来日照,定居于城南刘家寨以东二里许,傅疃河北,丁家楼的东北隅,后人呼之为丁家庄。清康熙五十年,丁氏家族在日照县城创建丁氏先祠,门匾为清初泰安赵国林所书的“厚积流光”。祠祀老四支三世祖丁衍为首位,次祀四世祖长房丁允元,二房丁允登。
丁允元(1602~1671年),字长仁,号右海,明天启甲子科(1624年)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及第”三甲二十名。丁允元出仕后,留京任户部给事中时,“彼此(日)照有‘大徭役\’,岁破中人之产数十家;富者贫,贫者窜,邑几不支矣”。丁允元痛恨这种“签一而扳十” 骚扰百姓的沉重劳役,上《缓征条鞭疏》:“题为敬因抚臣之控,特申瘠邑之苦,伏乞圣鉴,垂恩一隅,用固邦本事。臣办事省垣中,接得山东抚臣颜继祖一本,为地方疲苦户口流亡等事,盖为日照县,特疏具题也。奉圣旨该部看议速奏,钦此。是已在皇上洞鉴轸恤之中矣,臣复何言,独是臣照人也。知照之苦者,莫若臣。能悉照之苦者,亦莫若臣。顾臣初入计垣,恐不谅臣者,谓臣不为朝廷急功,而为地方树德。用是中夜徬徨,踌躇再四而未果。今抚臣既已为国恤民,为民请命,不难单词上吁,臣若犹是坐视桑梓小民之困苦而不一言,则臣不义。且以困苦不堪,而致逃亡,甚至走险走乱,而言已无及,则臣不忠。不忠不义,中主且以为不臣,而何以事我圣明之主?敢沥血为一申明之可乎!”
丁允元出仕的年代,适逢乱世,王朝交替,这既是皇家贵族的生死劫,亦是世宦大户命运的分水岭。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身亡,丁允元南下入南明政权参加抗清。清顺治二年,即南明弘光二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丁允元降清。
当时朝纲初立,丁允元严格要求官吏熟习典章,遵纪守法。在苏州府知府任上,不仅没过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逍遥日子,反而因为官过于清廉,以至被称为“赔钱太守”。丁允元在苏州府任上所书碑文,现仍存苏州虎丘灵岩寺。
后丁允元任庐州道时,奉旨丈量土地,同僚多虚报地亩,他查清数目,据实呈报,不以增加土地而邀功请赏。当时冤狱迭起,株连甚多,他大胆纠查冤案,曾为两千余人保全了性命,但却受到抚军的诬陷,就地免职。不久,真相大白,朝廷补他为榆林道台。这时,他已对官场厌倦,便以母亲年迈为由,未就任而回故里。
丁允元长子丁泰(1628~1680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授河南陈留知县,后调京任吏科给事中。三子丁峕(1634~1698年),1667年(康熙六年)进士,留京授内阁中书。五年后返乡家居,与知县杨士雄主修《日照县志》。五子丁昱(1640~1725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举人,出任江南睢宁知县。
丁允元历仕明清两朝,《日照县志》、《苏州府志》及《山东通志》等皆有其传。清光绪版《日照县志·人物》记:“丁允元,字长仁,别号右海。由进士历户垣,痛力役扰民,胥吏肆虐,疏奏行条鞭法,去签揭之苦。始甦纠阉党都御史某,复劾权相,镌级外调。后守姑苏,称‘赔钱太守\’。两阅试事,拔徐元、文乾学、尤侗、章在兹、缪彤、蒋德峻诸人,极一时之选。时庶务草创,练习典故,纲纪灿然。升庐州道,奉檄丈庐州,同事多增虚亩。允元清欺隐,均包占,不尺寸增以邀功,民立石颂德。适左道惑众,株连颇冤滥,极力平反,全活两千余人,以此失抚军意,坐解任。未几,事白,补榆林道,以母老不就。迄今县人犹如郑人之思东里也,入乡贤祠。余详‘苏州名宦志\’,并《山东通志(府志)》。弟允登,字岸先,岁贡生,品重学校,两举乡饮大宾。”
新闻推荐
日照市开展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非煤矿山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
本报讯(记者 张源)12月14日,市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公安局、工商局、安全局等部门进行了一次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整治重点是检查辖区内出版物市场、...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