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队长”十年磨一剑交出靓丽成绩单
“实干、果敢、能力强”,是新城街道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擅解难题、敢啃硬骨头的“救火队长”,是新城街道党工委领导加诸他的“标签”。他就是马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潘加河。
潘加河从事基层工作20余年,自2011年起担任原马家村党支部书记到担任马彦社区党委书记,至今已经整整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马家从一个班子涣散、人心不齐、村民频频上访的小村庄,到如今家家户户分得两套以上安置楼,医院、学校就在家门口,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潘书记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临危受命当好“政委”带好班子
2011年底,新城街道党委将“哪里最难干,就派到哪里”的“救火队长”潘加河派到原马家村担任支部书记。那时,马家“两委”干部队伍结构老化,班子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不强,加之全村正处于棚改拆迁的阵痛期,村“两委”班子空有服务心、却无服务力,居民对此多有不满,村里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
“救火队长”擅解难题。潘加河直面问题,决心从根本上扭转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被动局面。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开始一步步捋顺,充分利用换届契机,将年轻有为的能人吸收进“两委”班子,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针对部分村干部的观望态度,他一一做思想工作,“咱们干工作,靠的是老百姓的支持,只要一心为老少爷们儿着想,把工作干好,大伙儿自然信任咱、依靠咱,没必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同时,他注重发现班子成员的闪光点,根据班子成员的特点安排擅长的工作。“能力大小、脾气秉性都不同,合理进行工作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大伙儿有了成就感,能最大化调动积极性,增强班子的战斗力。”
日常工作中,潘加河既是“首长”又是“政委”,他通过多种形式化解矛盾,让党员干部主动从“小圈子”融入“大集体”。
潘加河还指导地处铁路桥沿线、地理位置欠佳的彦坊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帮助盘活旧村址荒地,开发小菜园,不仅挣出了老百姓的口粮钱,还解决了马彦合作社“两委”干部的工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马彦社区班子拧成一股绳,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项目拆迁清表热潮,为高新区南部发展腾出一千余亩建设用地。
担当突破敢啃硬骨头也有绣花功
作为一个社区的“火车头”,既要凝聚人心、维稳大局,更要善解难题、迎难而上。刚走马上任时,四栋有问题的安置楼杵在马家的办公楼前,潘加河觉得特别扎眼。陆续有部分居民找到潘加河,问这楼能不能住?什么时候能搬上安置楼?潘加河的心情和居民一样——五味杂陈。为了能早日圆居民的安居梦,他和街道党委、区党工委与开发商多次协商谈判,全面出清“历史包袱”,全力以赴为居民争取最大利益,终于在2016年拆除烂尾安置楼,为居民重建新楼。
自2003年宝通街项目拆迁,18年来,马彦社区大大小小经历了十几次拆迁清表,民事攻坚过程中,潘加河下足了“绣花功夫”。“干活必须会干、巧干、精诚团结一起干。”潘加河说,他对重点项目、难点问题逐项梳理、预判、靶向突破,将民事户根据具体情况,分解到每一位“两委”干部。
“哪些户积极主动、能带头拆,哪些户需要做工作,哪个村干部和哪一户能说上话,潘书记都了如指掌。”马彦社区党委副书记勾永军说。工作中,潘书记也根据难易程度不同,分头推进,最后集中力量解决难点。
潘加河既有绣花功,也敢啃硬骨头。有的民事历史情况复杂,潘书记坚持“思想工作+法律程序+民主自治”的工作思路,强化群众自治,协调公检法、国土规划等部门介入,邀请公证、司法力量全程参与、强力推进,实现了“依靠群众力量、走好自治程序、攻坚拆迁扫尾”,先后完成了阳光融和医院西侧98亩地块、眼科医院、珠光街项目、蔴沟河、张面河治理项目等10余个项目的拆迁任务。
“公”字当头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做好基层工作,必须‘公’字当头。”这是潘加河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民事攻坚清表,到棚改拆迁分房,他带领马彦社区始终秉承一个“公”字——公平、公正、公开。8月30日,对于马彦社区来说是个承前启后的日子——马彦社区全面完成棚改分房任务,也标志着新城街道全面实现躲迁户清零任务。
18年的拆迁历程,18年的殷殷以盼,为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分房方案,前期,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潘加河组织马家合作社围绕选房方案反复召开“三委”会议,在确定了两种选房方案后,针对分配方案争议部分,组织全体居民民主投票,现场公布投票结果,确保民主。
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打消居民的顾虑,潘加河要求此次分房“阳光透明”——分房当天全程录像,采用两轮抽签确定选房顺序,公示牌现场公示选房情况,公证处全程监督,并邀请了6位村民代表现场监督。
分房结束后,6位村民代表找到潘加河,激动地说:“这次分房我们看在眼里,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一身正气、铁面无私的潘书记,也有有情有义的一面。2021年春,张面河改造提升项目中,最后一户民事户顾虑重重,通过潘加河多次上门讲政策,终于做通了工作。为了尽快拆迁清表,减少双方损失,潘加河联系搬家公司,与社区工作人员齐上阵,冒雨帮助搬迁。“没想到工作时特别讲原则的潘书记,能想到我的难处,这样的社区干部,坚决拥护!”该民事户激动地说。
如今,马家分房终于划上圆满的句号,居民即将开启新生活,而潘加河依旧惟日孜孜、无敢逸豫,还有民事清表、项目进地、集体经济发展等更多工作任务在等待他。
新闻推荐
5月22日,高新区新城街道北苑社区的银龄红色宣教团走进辖区学校,89岁老兵郑亚光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的革命斗争经历。为...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