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高质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打造生态保护修复的“泰山样板”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亓浩波
2017年12月,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试点。自此,泰安市把工程作为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快建设“美丽泰安”、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
两年多来,从巍巍岱宗之巅到波光粼粼的东平湖畔,从孕育千年文明的大汶河到红色圣地徂徕山,固山、整地、治污、增绿、护湿……一项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遍地开花结果,古老的泰汶大地上奏响了最美的绿色发展乐章。
泰安市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共安排地质环境、土地整治、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建设5大类工程,67个项目(326个子项目),总投资166.37亿元。截至2020年7月底,已开工项目66个、子项目321个,分别占总计划的98.5%和98.5%,其中已完工项目23个、子项目237个;完成项目投资116.94亿元,占总计划的70.3%。工程实施带来的阶段性成效加速显现,匠心描绘的生态画卷已徐徐展开。
东平湖环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上下同心齐发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
思想统一是事业成功之法宝。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攻坚工程,任务重、难度大,更需要全市上下协同配合、全力攻坚。
为此,泰安市高规格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市长担任组长;调整成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挥部,下设山、水、林草、田和东平湖5个分指挥部,以及追责问责、政法稳定、财政审计3个保障工作组。为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又成立城区项目指挥部、农村项目指挥部,与总指挥部办公室一道采取实体化运作,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实行“挂图作战”“标旗推进”,构建起“1+5+3+2”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体系;各县(市、区)、功能区也都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工程落地之后,编制科学、有效、符合泰安实际的规划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泰安市以试点工程建设为契机,从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角度出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出资500万元支持《泰安市生态建设规划》(2018—2035)编制,将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纳入泰安市生态建设规划中近期建设的项目库,与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东平湖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有效衔接,从资源要素保护与修复出发,系统梳理泰安生态本底,统筹城镇空间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山体、水域、面源污染、塌陷地、林草地等进行专题研究,合理布置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建设计划,构建全市生态管控体系和生态建设体系。
此外,泰安市还特聘42名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宏观指导和现场具体指导两个层次专家库,前期对所有开工项目规划方案进行评审,中期对项目建设情况分析研判、把脉问诊,后期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确保了项目建设合法合规、高质量推进。
生态优先筛项目 挂图作战提质量
早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之初,泰安市便创新项目建设机制,以“1个总体规划+N个专项规划”为引领,精准把控项目从策划、施工到验收的各个环节,实行闭环管理,实现了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持续做厚泰安的“绿色家底”。
筛项目,提高科学性。依据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具体控制要求,通过分类型、分区域选择重点项目纳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库,保障项目选择的合规性;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家级学术专家对项目内容和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保障项目的合理性;针对项目规划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工程绩效目标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保障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优化调整后共计安排项目67个,子项目326个,总投资166.37亿元。
抓重点,发挥带动性。围绕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两大重点,加大治理力度,有效解决黑臭水体和破损山体两大难点。水环境治理方面,加大污水处理和湿地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快泰城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建设,科学规划“一、二污分别配套建设人工湿地、四污人工湿地改造提升”建设方案,通过“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处理,带动全市水质提升,保障人民用水安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把5个县市区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打包纳入“挂图作战、标旗推进”项目库,实行“插红旗”考核。按照以重点带一般、以局部带整体的原则,带动土地整理和农田类等项目加快建设。
提质量,突出示范性。实行项目策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营闭环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合同管理制等规章制度,严把立项评审关、组织实施关、竣工验收关、运行管护关,聘请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会审,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标准,分类型、分区域打造宁阳洸河、肥城万亩竹园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示范工程,为关联项目树典型、立标杆。
真奖惩,增强紧迫性。强化考评结果应用,对项目推进快、建设质量高的给予奖励;对责任落实不力、项目进展缓慢以及质量不过关、考核不达标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上下内外扩渠道 资金筹措解难题
“钱从哪里来”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在省财政厅的指导支持下,泰安市直面项目建设与资金需求的突出矛盾,坚持上下协同、内外联动,创新资金筹措机制,以政府“有形之手”握紧市场“无形之手”,撬动社会化资本,放大资金“乘数效应”,蓄足一池“财政+基金+PPP”的资金活水,全力破解筹资难题。
对上,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截至6月底,共争取中央、省级山水林田湖草专项资金20.43亿元,其中,中央14.1亿元、省级6.33亿元,目前,所有专项资金均已拨付至项目所在的各实施单位。对下,督导责任企业出资治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对部分水源地保护、水质净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建矿山破损山体和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督导责任企业出资治理。截至6月底,全市相关企业已自筹资金36.42亿元,用于生态保护修复。
对内,积极整合土地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除险加固等专项资金,助力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对外,重点招引社会资本,以缓解县市区筹资难题。泰安市按照“一县市区一基金”的方式,成立了总规模60亿元的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基金,其中市级出资10亿元、县市区和功能区按照1:0.5配套出资5亿元,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45亿元,集中用于县域项目建设。
此外,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助力、推进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泰安市将三河(梳洗河、明堂河、芝田河生态修复工程)、两网(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梳洗河流域雨污分流工程)、一库(王家院水库向泰城供水工程)、一厂(第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等7个项目,整合为1个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PPP项目,与社会资本方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订57.68亿元合同,用于全面改善泰城水生态环境。
为将来之不易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泰安市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按照“项目绩效有目标、项目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运用”的原则,严格执行绩效评价办法,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价。截至目前,市级层面已开展绩效评价5次,考出了实绩,评出了成效。
山水交融生态美 绿色发展惠民生
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阶段性成效加速显现。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由“梦想”照进了“现实”。
固山,挺起“山之脊”。通过加强泰山石保护,关闭取缔大型石头存放和交易场所,236家经营业户、10193块大型石头,全部完成封存、收回协议签订及建档工作。东平县旧县乡狼窝山综合治理项目,对损毁山体进行高标准修复治理,复绿废弃矿山约800亩,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治污,实现“水改质”。完成69.7万户农村改厕,新改扩建18个污水处理厂,关闭搬迁6467家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城市建成区已无黑臭水体。肥城市康汇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坚持“全流域”一齐抓,通过给河道“排毒”和“美容”后,蓝天映碧波的美丽景象正徐徐展开。
增绿,保护“林之肺”。全市新增造林20.8万亩。实施“场改貌”“景改观”“林改相”及森林健康项目,推进“多彩山”试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成“泰山古树健康监测系统”,动态保护1.8万株古树名木。展开总投资2.35亿元的引水上山工程,山顶蓄水量达到1.2万立方米,满足防火、生产生活、旅游服务等多重需求。
整地,增厚“田之肌”。宁阳县东庄镇南部区域土地整治项目,有力促进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实现了零散农地变“沃田”,勾画了一片绿水青山乡村美图。肥城市桃园镇顾庄片废弃采石场治理项目,形成了层层梯田化、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优质农田,实现了规模经营、增产增效。
扩湿,调节“湖之肾”。泮河(天泽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改造提升项目,对来自第四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尾水,全部引入人工湿地,进行再净化处理,达到地表三类水水质标准后,排入大汶河。东平湖沿湖生态隔离带项目,通过建设绿色生态护岸,提高绿植覆盖面积,恢复沿湖植被和水生生物,实现水清、岸绿的拟自然生态系统。
产业由“黑”变“绿”,土地变“废”为“宝”,荒山秃岭变成了“金山银山”。其中,全市整治土地26841.6公顷、新增耕地4362.8公顷,实现土地指标预期收益60余亿元。特别是新泰市惠美田园综合体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了有机种植区、畜禽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观光体验区、康养休闲区、山林区六大区,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旅游品”,一二三产业全覆盖,“新六产”成为发展新动能,增加就业岗位300个,带动221户、396名贫困群众脱贫,打造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典型样板。
本版图片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大汶河支流-小漕河上游天颐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东平湖省级生态渔业发展保护工程。
新泰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及破损山体治理工程。
大汶河南岸宁阳段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
巍巍泰山、汤汤汶水,都是数千年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缩影。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意义重大,对全省乃至华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质量改善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下一步,泰安市将继续凝心聚力、驰而不息,全面推进实施好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实现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谐发展,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泰山样板”。
肥城市康汇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新闻推荐
■肥城交警为留守儿童上交通安全课。通讯员供图本报8月1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毛洁)11日上午,肥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共...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