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经开区小樱桃做足“大文章” 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泰安日报 2020-05-29 07:25 大字

本报5月28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孔燕)樱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它作为肥城的特色农产品,给种植户们带去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肥城经开区是肥城市主要樱桃产地,如今乡间、果行、路边到处都是红彤彤的收获景象。多年来,经开区立足资源优势,用小小的樱桃做出了经济“大文章”,谱写了樱桃发展的“前世今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有了集中市场

樱桃不愁卖

近日,记者来到经开区大王村,眼前热闹的景象让记者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红彤彤的樱桃正在被分拣装箱,买家卖家忙着称重记账,还有卖家高兴地打着电话:“放心吧,今年樱桃的品质好着呢,个个又红又亮又甜,一会儿给你开视频看看。”……原来,记者看到的正是大王村新建的樱桃大市场。

大王村主要负责人介绍,樱桃市场是大王村投资20万元,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指导下搭建的,共80个摊位。今年4月底前正式开市,目前已有62家商户营业了。

樱桃市场建立后,种植户结束了东奔西跑、路边卖樱桃的难题。集中后,樱桃品质更有选择性,而且价格也提上去了。这些商户除了来自附近的宋庄、小王村、北杨村、葛庄等村庄外,还有一些外地来卖樱桃的商户,而选购的客商则来自五湖四海,有菏泽的、有河南的,甚至还有深圳的。

30多岁的吕亮亮是市场的商户,之前在外地打工,后来回家安心种植樱桃,目前已种植了10多亩樱桃园。“以前在田间地头卖樱桃,量小,路不好走,交通也不方便,现在有了市场,哪儿都不去就把樱桃卖了,可比打工赚得多了。”吕亮亮说。

从领路人到育苗人

优质樱桃远销外省

从大王村到整个经开区,之所以成为樱桃“宝地”,与一位老者离不开关系,他就是大王村前支部书记聂宝平。1985年,全市还没有大樱桃品种。聂宝平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参观考察后,决定种植大樱桃。他承包了3亩地种植了“大紫”和“娜翁”两个品种。经过4年漫长的等待,结果商户不接受这些新品种,几年的努力做了赔本买卖。聂宝平咬咬牙坚持着“再等等”,第二年,来自泰安的客商瞅准了聂宝平手中的“宝贝”,最后以3元的单价收走了他所有的樱桃。

这给了聂宝平做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到了1992年和1993年,聂宝平的樱桃居然卖出了30元的“天价”,从此聂宝平开始扩大规模,到2002年,他已经拥有了30多亩樱桃园。

在大王村的影响下,其他村开始取经学习,通过周边村的不断传递学习,经开区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村”。现在的聂宝平除了自己的几十亩樱桃树外,开始潜心育苗,他认为樱桃种植要活下去,只能不断更新换代,他培育的樱桃苗不仅给村民提供了优质苗木,还远销外省,将经开区樱桃发扬光大,实现了从领路人到育苗人的转变。

技术创新加销路创新

小樱桃做成大产业

在经开区,有这样一片独特的樱桃园,果实既大个又香甜,而且价格高达100多元还供不应求。种植这些樱桃“贵族”的是经开区高庄村山东新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快尝尝,这个品种是塔顿,不仅个头大,而且味道酸甜可口。”走进新沃农业,总经理姜学嘉热情地端出了园内种植的樱桃。记者观察,这些樱桃个头很大、红中带紫,还特别有光泽。记者随手拿了一颗,用克重称称重显示18克,姜学嘉说:“这批樱桃里还有单个重达27克的,是目前园内的记录了。”

据了解,新沃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为培育发展优质樱桃,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现代化智能温室10栋、占地50亩。经过4年时间的潜心研究,栽培了金玉、煌蜜、塔顿、含香、蜜恋等10多个优质樱桃品种,栽植有机大樱桃3000多株。园内还实行树下种笤、以草抑草、养雁除虫、养鹅控草的三生共赢微生态循环。这里每一棵果树都有编号,为农产品溯源和果树认领等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9年开始,姜学嘉开始到经开区朱官村进行技术嫁接,输入技术力量。在他的努力下,朱官村樱桃的产量、品质、口感、优质果比例都在上升。公司还准备建设冷鲜分拣库、继续培育优良品种,带动周边更多人就业。

小小的樱桃结在经开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枝头,为经开区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做出了产销融合、科技兴农等一系列“大文章”,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新闻推荐

节能降耗 机关先行 8家单位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本报5月1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巢晶)公共机构节能是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公共机构带头节能,对于增...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