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包保 龙头带动 肥城市“两包一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插上腾飞翅膀

泰安日报 2020-05-20 08:04 大字

本报5月19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侯立群)近日,在汶阳镇李店村的一处麦田上方,无人植保机正在喷药作业,肥城市汶香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国柱则在一旁仔细察看麦子长势,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

让杨国柱高兴地不仅是因为小麦长势喜人,还因为他听说肥城市对像他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了“两包一带”新制度。“今年有镇领导包保公司,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我们做大做强,逐步实现现代化技术发展。这一制度,对俺们种植户来说,就是福音啊。”

今年,肥城市积极开展农业市场主体壮大行动,千方百计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如何能把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肥城市始终心系农业发展,因此“两包一带”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制度应运而生。

杨国柱口中所说的“两包一带”制度,主要是针对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当地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保1家龙头企业和1户种植大户;肥城市直部门单位干部每人包保1户种植大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每家带动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调查实情、宣传政策、解决疑难……“两包一带”要求包保领导干部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支招”。领导干部下沉农业一线,当好肥城农业发展的“火车头”。鼓励参与带动的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的方式,与种植大户、合作社形成产业联合体,助力提档升级。

“抓经济就要抓企业,抓农业必须抓大户”,短短16个字,已把今年肥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刻在了每一名包保领导干部的心里,也为肥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两包一带”最核心的目的,是推动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把种植大户逐步培养成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培养成集团公司,通过他们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乡村振兴就有了源头活水,同时也能留住人才,形成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据悉,肥城市规划今年新增50亩以上经营主体100家,500亩以上经营主体20家,农业龙头企业20家,合作社企业化转型50家,新流转土地3万亩以上。

目前,“两包一带”制度已全面推开,“两包一带”数字化服务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参与“两包一带”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正赴各镇街开展对接帮带工作,摸实情、解难题、谈发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注入“强心剂”。

新闻推荐

合肥为轨道项目建设 发布“英雄帖”

本报讯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线网调度指挥中心、车辆预氧丝棉保温新材料……5月13日,记者从合肥市经信局获悉,合肥拟定...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