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项目267个5.3万套,肥城农民 居住在社区 工作在园区

大众日报 2020-05-09 21:38 大字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本报通讯员 宋杰 周倩倩

“忙活大半辈子,现在咱农民也住进楼房啦!”4月27日,在肥城市高新区北仪仙村工业园区,65岁的村民尹宜东正忙着给绿化苗木剪枝。居住在社区,工作在园区,住得好,有活干,尹宜东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近年来,肥城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新型城镇化为动力源,以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务实高效管用的乡村振兴道路。

当下,肥城市委着眼于客观实际,研究确定奋斗目标、主攻方向——再用三年时间,啃下居住升级、环境改善、产业突破 “三块硬骨头”。

肥城市委书记常绪扩说:“围绕居住升级,我们持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肥城的每一名老百姓都在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亮亮堂堂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从忧居到宜居

“年年盼着住新房,现在终于如愿了!”潮泉镇下寨村村民乔海珍向记者说,以前,住得是泥瓦房,狭小阴潮,下大雨大漏,下小雨小漏,洗澡上卫生间都不方便。

“现在,我们住的是花园式小区,设施齐全,环境干净,100多平方米的新房亮亮堂堂。”乔海珍的女儿说。

从狭小到宽敞,从泥瓦平房到楼宇林立,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如今,肥城农村居住环境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仪阳社区位于仪阳街道办事处驻地,是由十几个偏远乡村合村并居而成。它紧邻高速公路,三条主街穿境而过,拥有4家社区内幼儿园,靠近3所中小学校。

“出门有公交,周边有学校,交通四通八达,满足了居民对更好教育、医疗条件的需求。”仪阳社区居民冀玉龙说。

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殷锡瑞说:“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是新型城镇化的‘牛鼻子’,让农民住进统一规划建设、配套服务齐全的社区,可以带动生态环保、集中供暖、农村改厕、民生服务等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在根本上变革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

截至2019年底,肥城市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项目267个5.3万套,规模超过一个12万人的整建制镇,开工数量多年位居泰安第一。目前,已完成搬迁改造村49个。高新区、潮泉、桃园、仪阳等镇街区集中连片进行棚户区和村居改造,摆脱了“空心村”困境,人居环境与城区的商业小区相比毫不逊色。

从闲散到集中

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带来的不仅仅是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变,更是产业的聚集。常绪扩说:“把新腾空的土地、分散在一家一户中的土地集中起来,做活土地流转文章,发展特色乡村产业,让群众参与进来,实现乐业。”

老城街道乔庄村是矿区村,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起了新型社区,整理旧址土地500余亩,结合街道环保产业园区的定位,引进了中节能环保能源等项目,发展了樱桃种植基地。去年,该村集体增收95.42余万元,人均增收万余元。

潮泉镇张庄村整村搬迁到镇驻地,腾空土地2000多亩,统一流转给泰山桃花源项目,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项目服务,年增收30多万元;村民每亩土地获得1000元的租金收入,还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每年人均务工收入8000元以上。

如今,各镇街区坚持算大账、算平衡账、算发展账,将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与辖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持续推动有搬迁改造计划的村向镇驻地集中、没有搬迁改造意愿的村特别是分村向中心村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破散为聚,连片开发,发展产业,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

今年年底,肥城预计完成改造和启动改造的村将达到289个,占村总数的48%,通过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预计腾空土地5.3万亩,带动160亿元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政府投入 百姓圆梦

“启动难、资金难只是难一阵子,错过了机会,后悔就是一辈子。”殷锡瑞说。巨额的资金投入、妥善的安置政策、多元的拆迁需求等,是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

为破解资金难题,肥城市城投公司全部收储改造腾空土地,将价格由原来的每亩15万元提高到每亩20万元。两年多来,城投公司垫资借款及土地收储投入近6亿元。

肥城市还确定了一期3亿元的居住升级引导基金,加大棚改专项债券争取力度,年内计划发放棚改专项债券3.5亿元以上。镇村共同算好投入产出账,广泛动员在外人才力量,发挥项目辐射、产业带动优势,整合撬动社会资金,加快拆迁进度,实现以拆促建的良性循环。同时,严格落实棚改项目包保领导终身负责制,每个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项目由一名副科级干部全程包保,确保算好账、管到位,干成事、不出事。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肥城市广大干部深切体会到,是群众的事就得让群众自己做主。

“拆不拆、搬不搬,群众说了算;怎么补、补多少,全部书面征求意见;房屋建哪里、如何建,交给群众比选。”安驾庄镇岳庄村党支部书记岳荣玉说。该村从去年开始112户的村居改造工程,镇村两级充分做好了前期宣传发动,广征意见,从建房选址、户型设计、建设施工,一直到后期管理,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始终,仅用了3天时间,全部村民签订了搬迁协议。目前,全村已实现了搬迁入住。

不光让群众做主,还要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这让村民从一开始的“要我搬”变成了“我要搬”。

政府投入,百姓圆梦。当前,“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城投融资、各方参与”的“肥城模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点赞,肥城市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和村居改造工程全面铺开。

新闻推荐

肥城市各学校 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

本报5月6日讯(通讯员郭琳)近期,肥城市教教体局组织开展了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主题教育活动。4日上午10时,共青团中央在学习强...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