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授级”人才快速增加 基层职称制度改革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
□本报记者张春晓
本报通讯员许 芳鄢鸣
改革前,山东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约47.4万人,其中正高级不到百人,副高级约3.8万人。改革后,基层专业技术人才49.5万人,增长4.4%,其中正高级约400人、增长了3倍多,副高级约4.75万人、增长25%。
这里说的改革,是指自2017年山东建立基层职称制度。透过前后数字对比,特别是相当于大学教授的正高级职称人才数量的对比,改革给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的积极变化可见一斑。
对这一变化,肥城市桃园镇卫生院疾控科主任阴文华感受颇深。乡镇卫生院评正高,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就发生在阴文华身上。“我们卫生院有五个副高,过去这就到顶了。现在通过单独设岗,在乡镇工作也能评正高。”这位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基层医生说,职称评审还有个变化,不再唯论文,而是注重业绩。
全镇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管理、结核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教育、指导培训全镇64名乡村医生,是阴文华的日常工作。“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写论文”。但是获评“泰安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的阴文华,还是凭着过硬的实绩,通过了正高职称评审,于今年1月份取得资格证书。“很有荣誉感、认同感,现在大家都觉得很有盼头。”阴文华说,目前单位正在为其办理兑现待遇手续,每个月工资能增加2000元。
长期以来,基层因工作条件、环境待遇、发展机会等因素,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给基层事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深化基层职称制度改革,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鼓励人才扎根基层。
基层职称制度改革起始于基层卫生系列,随后扩大到乡镇中小学以及职业农民等。针对基层人才受专业技术水平、工作条件等限制,难以通过全省统一的职称评审问题,山东建立专门的基层职称制度,并专门设立专属基层的高级职称,打破基层人才职业晋升“天花板”,也由此开辟了基层人才的“双线晋升通道”。同时,基层职称评价结果定向在基层使用并兑现待遇,基层人才离开基层流动到城区等非基层单位,不能使用兑现待遇——这一举措,可以说是止住了人才来基层评职称再离开基层的“失血点”。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703人获得带有“基层”二字印记的卫生高级职称,基层中小学目前正在组织评审。
职称向来和岗位捆绑,若没有高级岗位,评了职称不能聘,则失去了改革意义。山东省的职称制度改革还延伸到了岗位设置上。除了首次在基层事业单位设置正高级岗位外,分步提高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据测算,到2022年、2028年、2035年,全省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可分别增加正高级岗位2291个、3183个、4992个,副高级岗位209个、3827个、6541个,为基层引才留出了巨大空间。
基层职称制度改革还有多项针对基层实际的靶向施策: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到基层工作的可直接高聘;将基层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各设区市;对论文、科研成果不作要求,工作总结、教案、病案分析等均可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
“基层职称制度改革,提高了基层吸引力,不仅稳定了基层队伍,还有效推动了人才向基层流动。”淄博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负责人孙启斌介绍,淄博市去年有17名教师从城区学校调入乡镇学校,促进了城区学校教师有序向乡镇学校流动。
从整体看,全省改革前人才向基层流动每年大约是822人,改革后每年大约是1063人,增长29.3%;基层人才向城市流动,改革前每年1568人,改革后每年1348人,下降14%。
新闻推荐
肥城重点培植50亩以上种植大户 用“两包一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记者日前在位于肥城市湖屯镇的桢深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正在对果树进行精细管护,专门的水肥一体化车间可实现省水...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