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城街道精准发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泰安日报 2017-08-25 09:00 大字

□记者 魏巍 通讯员 李国芳 蒋一

百亩荷塘里荷香四溢,村庄一举多得促增收;坑洼道路翻修一新、四通八达,群众旧房整修一新……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肥城市老城街道的一个个贫困村焕发了新的生机。

为啃下脱贫这块“硬骨头”,今年以来,老城街道将脱贫攻坚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攻方向,瞄准脱贫精准点,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扶贫模式,加大攻坚力度,带动广大贫困家庭实现精准脱贫,走出了一条符合老城实际的特色脱贫之路。

特色产业拔穷根

近日,在老城街道李庄村荷塘月色景区内,碧绿的荷叶繁茂如盖,荷叶上“珠玉”满布,亭亭的荷花千姿百态,300余亩的荷塘绵延绿意,一派生机。为促进扶贫产业大发展,该村整合山、水、路、农资源,探索农旅结合发展模式,并大力带动农家乐餐饮及农产品销售,碧波玉藕与绿树花海等风景都变为了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大舞台”。为扩大规模,李庄村今年又投资近200万元,扩建藕池100亩,壮大中科瑶峪庄园项目,并完善各景区内基础设施,将整村打造为综合旅游景区,为村内打胜脱贫攻坚战役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展产业“断穷根”,是整个精准扶贫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突出抓好老城街道产业扶贫,围绕南部设施特色农业和北部山水资源特点,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灵活配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产业化扶贫。截至目前,已筛选上报各类产业项目40余个,其中种植类项目16个、养殖类项目7个、加工类项目4个、光伏类项目17个。

精准滴灌摘穷帽

为全处尿毒症贫困户办理救助证,扶贫办用一张卡片连民心;开展“脱贫攻坚、爱心助残”慈善救助活动,残联传递爱心;科技指导员田间地头送技术,科委、科协精准施策带动就业;为留守儿童发放爱心图书700余册,妇联爱心书角暖人心;为符合条件的技术型中高职贫困学生送去“雨露金”,教工站雨露计划润心田……

今年,老城街道各部门积极联动,“落实、落细、落小”,在”精准”上出实招。按照“底数清、责任清、办法清、要求清”的要求,老城街道从住房、农地、劳动力、家中是否有学生等几方面扎实摸底,鼓励有生产条件、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自主创业,或者依托项目优先帮扶贫困群众上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人”。而对于本身没有生产能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从教育、医疗、危房、保险、养老等多方面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做到因人而异。据了解,今年以来,老城街道共发放各类救助金3万余元,开展扶贫技术指导9次,培训300余人,发放各类指导材料1200余份。

夯基固本改穷貌

近日,在老城街道肥万路道路硬化现场,工程车忙碌施工,工人加紧摊铺水泥、夯实路桩,一条平坦的水泥大道在施工队伍的忙碌下向前延伸开来。随着道路的铺开,两侧的绿化苗木也“落地生根”,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周围的村民赞不绝口:“这条路多少年了,坑坑洼洼,太难走,现在重新修了,真是太好了!”

修路、改房、架电等是老城街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扶贫攻坚基础的生动缩影。为改善人居环境和群众居住、出行条件,老城街道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大力整合资源,将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民生工程,围绕“两区同建、城村共建”的工作重点,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大力推进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危房改造、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等,使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乡民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逐步完善,为实现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共规划了2条共计13.6公里的镇级道路硬化和村级公路网格化工程,目前,肥万路和金轮路已完成施工;计划改厕1750户,目前已完成1000余户;计划改厕37户,已完成20余户,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新闻推荐

12345

□记者杜茜某市民致电12345:其欲在自家房顶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咨询现有政策是否允许自行安装。泰安高新区管委:个人可以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如发电后自用,无需办理手续,自行联系光伏发电公司安装即可...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