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选优培强“领头雁” 脱贫致富并不难 肥城用活农村中的“关键少数”

泰安日报 2017-05-08 08:45 大字
 

本报5月7日讯(特约记者 宋杰 张奇)“如今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冯书记算是‘头功\’。”5月2日,在肥城市红庙村,村民张金营感慨地说,去年,他看大棚的效益不错,就把2亩地流转给了公司,现在夫妻俩都在棚里打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再也不用转悠着找活干了。

老张所说的冯书记,就是村支部书记冯立银。红庙村是典型的平原村,集体经济很薄弱。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曾一度让这个支部“班长”很“头疼”。

“以前,村民都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老冯告诉记者,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去年他牵头成立了山东万泰蔬菜有限公司,利用村里丰富的土地资源,采取“公司+支部+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引导村民入园打工,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致富奔康”新路子。

据了解,该村万隆蔬菜基地总占地1000亩,计划投资1.02亿元。目前,已发展高标准大拱棚300亩、150个,新发展冬暖式大棚100亩、19个,年亩产收入15万元。

肥城市委书记常绪扩说:“支部书记是党的基石,是基层党组织的班长。我们紧抓支部书记和基层支部两个‘关键因素\’,选优培强村支部书记队伍,不断推进农村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整体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近年来,该市每年依托市委党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对全市605个村支部书记分类型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纠正村级经济发展“常年不换频道”的问题,理出“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工业项目、发展第三产业”等村级经济增收“10条路子”;强化激励督促,开展“同台同行竞赛”“拜师交友”等行动,引导村支部书记科学选“台”,比学帮促、竞相发展,激发强村富民内生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肥城市黄叶村,家家门前柏油路、山上山下绿树成荫、穿村河道清澈见底。“如果不是张吉和当村支书,村里不会发生这么大变化。”老党员杨泽庆说,以前他们村是个穷山村,现在他们成了市里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黄叶村是个纯山区村,经济基础薄弱,要摘掉‘穷帽子\’,怎么办?”说起当初困扰自己的“大难题”,“芝麻官”张吉和打开了话匣子。老张介绍,他们利用山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了以植树造林、生态绿化为重点的治山养山思路,通过流转山地培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目前,他们已流转山地1200多亩,种植优质核桃、油料牡丹等作物;建成了核桃、牡丹等油料加工厂房,年加工林果10万公斤,村集体年增收50多万元,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有了“领头雁”,致富并不难。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市基本消除了经营性收入8万元以下的村,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57个、占75.5%。

新闻推荐

肥城市食药监局推进食品安全先进市创建

本报5月4日讯(通讯员张磊)肥城市食药监局作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创建工作的牵头单位,多措并举,狠抓各项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该局拓宽宣传渠道,建立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形成全民参与的创...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