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加大“三条路子”实施步伐打造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发挥近靠优势改善医疗条件
发挥近靠省会主城区的优势,积极探索采取挂靠、联合办医等方式,以解决基层医院设备老化、医疗水平落后等问题。全区12处医疗机构至少与1处省市级医疗机构达成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的成员单位共同组成医联体理事会,共同负责医联体的总体发展规划、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决策管理。建立了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支(受)援关系,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困难。
为更好地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水平,积极筹备建设领先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综合设计、分步实施,计划一期投资6亿元。长清区委、区政府决定引进社会资本,投资3亿元改扩建区中医医院,建设三级甲等医院,争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结合自身条件发展特色门诊
结合自身技术设备、区域条件,积极探索走特色专科门诊的路子。区中医院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北京同仁眼科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等医院开展合作,建立中风病科、妇产科等特色专科,设立“治未病”中心,开展“冬病夏治”;区人民医院网站开设专门的中医板块,发布养生保健、用药常识等内容;孝里镇中心卫生院与济南市中医医院开展合作;双泉镇卫生院与肥城市中医医院合作,建立中医特色疼痛专科。
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和宣传措施,实现了“有病治病”到“无病早防”的悄然转变。截至目前,全区新增业务用房2.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32万元,争取大型医疗设备30余件、资金200多万元。
加强人才建设助力“健康长清”
实施人才战略,抽调技术骨干到国家、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及高等院校进行学习深造培养。区人民医院实施了“科技兴院”发展战略,区中医院制定并实施了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三名”战略。
全区大力实施“薪火传承231工程”,各单位每年至少派出2至3名业务骨干到省市级医院培训及进修,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全区引进、培养研究生学历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0余名;先后连续开展了“360”技术骨干、“1127”技术骨干、医师转岗培训等30余期次;免费培训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内、妇、急救、医技(放射、B超、心电、化验)、传染病等科室技术骨干200余人次;开展乡医在岗培训、基本药物及基本公卫培训和基本医疗强化培训,累计培训近4000余人次。
下一步,长清区将抓住医联体建设的机遇,充分借力医联体平台的技术和设备设施,全力深化医联体建设成果;充分利用扁鹊故里的优势和影响力,积极打造扁鹊品牌,通过建设扁鹊社区、扁鹊小镇等,扩大扁鹊医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抓好中医药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批中药材建设村、镇;建设“中医药健康理疗小镇”,打造中医药理疗健康基地。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健康长清”目标顺利实现。
(本报记者 李雪梅 通讯员 苑凤华)
新闻推荐
本报4月6日讯(记者魏巍通讯员张婕刘晓)近日,记者在肥城市安站镇郝家村黑木耳种植基地看到,几名村民在摆放整齐的菌棒方阵中穿行,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不到20分钟就摘了满满一盆黑木耳,忙得不亦乐乎。在...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