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构建市级领导、市直部门、“第一书记”、骨干企业、镇街干部联手推进“大扶贫”格局—— 肥城精准脱贫 “五位一体”齐发力

泰安日报 2016-03-14 12:07 大字

 

本报3月13日讯(特约记者 宋杰 董晓)11日上午,桃园镇纪家洼村地头,整地、挖坑、栽苗……村民孙序法忙得满头冒汗。“看着这一排排的核桃树苗,想到以后的日子有了奔头,俺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孙序法激动地说。

今年66岁的孙序法是肥城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王爱莲患大病行动不便,平日需要人照顾。治病花去家里大部分积蓄,老孙也无法出去打工挣钱,面对拮据的生活,他经常唉声叹气。

“今年,市里搞脱贫开发,我们逐一入户核查,将最贫困的村和最贫困的户识别出来,其中就有孙序法一家。”桃园镇扶贫办主任刘更对记者说,摸清“底子”、找准“穷根”后,镇干部量身定做帮扶计划,免费向其提供200余棵核桃苗,对其精准脱贫。

肥城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今年最重大、最紧迫的民生工作来抓,以“实”为本,以贫困村为战场、以贫困户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力攻坚,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告诉记者:“限时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是目标,也是责任。为此,肥城构建了市级领导、市直部门、‘第一书记\’、骨干企业、镇街干部联手推进‘大扶贫\’格局,‘五位一体\’齐发力。”

针对精准识别出的76个省级和泰安市级贫困村,肥城市35名市级领导每人包保2—4个贫困村牵头帮扶;62个部门一对一结对帮扶;选派机关干部任职贫困村“第一书记”,完全脱离原岗位,每个月驻村20天以上,带领贫困村创业脱贫;筛选40多家经济实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市内骨干企业,对贫困村进行资金帮扶;每个贫困村由1名镇街副科级以上干部包保,每户贫困户由一名镇村党员干部联系帮扶……

“市里确定‘一村一策\’帮扶思路,变‘大水漫灌\’为‘定点滴灌\’,量身定做脱贫方案,实施精准帮扶。”肥城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张阴明说。边院镇马堂村是省级贫困村,今年初,“第一书记”王开栋协调包保团队扎根该村,查找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助村里制定扶贫攻坚方案。目前,共为村级发展设计出16个扶贫项目,计划在两年之内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帮助该村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干果种植。“有包保团队实心实意帮扶,两年不脱贫,别叫我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孙其晶立下军令状。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员参与力量大。肥城市还积极引入社会支援机制扶贫,设立慈善捐赠扶贫专户,引导骨干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开展产业、商贸、就业扶贫。鼓励他们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扶贫脱贫,并通过社会捐赠、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领办社会养老等多种方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扶贫工作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肥城市国税局精准走访提高纳税人满意度

本报3月20日讯(通讯员 公海鹏 张明阳)肥城市国税局以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维护和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为导向,深入开展“上门送服务——纳税人大走访活动”,用优质服务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