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务实“清单”
2011年6月,大王庄镇小下河村村民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书记”——— 市总工会选派干部周光青。任职期间,周光青与这个小山村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一起奋斗,一起收获
“第一书记”的务实“清单”
□本报记者 张群
两年半前,当市总工会的周光青初次来到大王庄镇小下河村挂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时,迎接他的是村民们怀疑的目光,大家觉得“过路”书记能干的出什么大事呢?没想到,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带领村民修路架桥、拦河蓄水、流转土地,一系列实打实的动作,让这个只有98户、276口人的小山村迅速活泛起来。
面对怀疑和困难,他铺下身子扎实干
入驻小下河村最初的那段时间,周光青每天都在田间地头转悠,挨家挨户串门,了解村里的情况。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把修路作为驻村工作的突破口。小下河村南北街连接寨里镇,是通往莱城的主干道,由于没钱整修,到处坑坑洼洼。盼修路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一大心事。起初,村干部和村民对修路将信将疑。面对质疑,周光青没有灰心,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市总工会的帮助支持下争取到60万元资金和200吨水泥。当水泥和搅拌机拉到了村头,吃了定心丸的村里人才相信:这是动真格的了。村委会开始发动村民为修路捐资,几天的时间,就筹集了近10万元。两个月后,两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建成了。“2012年6月,通车仪式成了全村的一大喜事,在外经商的人也都回来了,村里就跟过年似的。”村支书李登玉说。
短短20多天,村里又修了三道拦河坝,蓄水2000多方,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灌溉难题。村里原有的自来水工程年久失修,70户村民吃水困难,周光青亲自为他们安装自来水表,修整管道,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村委外的垃圾场臭气熏天,他积极争取到资金,与村两委一起,将垃圾场建成了整洁美观的文化健身广场;在了解到相关优惠政策后,他争取到两个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名额,为村里的郭树珍和张春英老人各自节省了五千多元的医疗费……
谋求突破与发展,他激发活力找出路
两年半来,村容村貌变了,路通了,水通了,心也通了,周光青并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他多方奔走,谋划好一条长远的发展之路,激发村干部和群众创业的活力。
2012年,他为村里联系到一个金银花种植项目,流转了村里20户人家的180多亩土地,每亩地给村民600元补助。这样,村民腾出手来,出去打工,每年收入两三万元,留守妇女到金银花项目公司打工,每年也能挣个万把块。2013年,在工会领导的支持下,周光青又想办法筹集到15万元资金,将村民的20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发展育苗和发展雪藕种植,采用合作社经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今年从水利部门争取来1200斤鱼苗,准备在藕池里发展水产养殖。同时,在育苗基地种上了垂柳、碧桃、海棠、松树等树苗,并套种西瓜,形成立体化种植。土地流转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给村集体每年带来十来万元的收入。
聚人心、树威信,村庄活起来
“做好农村和群众工作,就要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服务”,这是周光青最深刻的体会。他凭借自己的恒心、毅力和责任心,使小下河村由以前的薄弱村,一跃成为大王庄镇的先进村。连周围村庄的群众都惊讶:“小下河这几年变化咋这么大呢?”
以前村里有事,群众都漠不关心,现在一有事,大家一呼百应。在外经商的村里人惊喜家乡的变化,也纷纷慷慨解囊。“过去两眼一抹黑,没思路、没资金。周书记来了,给村两委真是洗了脑,现在村里人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下一步,我们将集中治理村里的几个小街道和水库,同时发展生态养殖及特色‘农家乐\’,开发小型休闲旅游业,将小下河建设成集观光、垂钓、采摘于一体的‘花园式\’乡村。”李登玉对小下河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3月20日,记者在小下河村看到,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通畅的水泥路,村委对面的广场上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架等一应俱全,拦河截留工程变成了休闲观光带,绿意盎然,整洁有序,整个村庄充满了活力。
还有半年,“第一书记”的任期就满了。“只要我们真正为百姓费了心、出了力、谋了利,他们自然会把我们当成自家人。”采访最后,周光青深有感触地说。
新闻推荐
当前,莱芜市农村大蒜普遍进入销售期,今年大蒜价格普遍高于往年。“去年干蒜才六七毛钱一斤,今年的鲜蒜就卖一块...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