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徽王庄:“第一书记”进村“治瘫”,徽王庄:“第一书记”进村“治瘫”

德州日报 2014-04-14 14:37 大字

[摘要]部分村级班子“不给力”,村民没有带头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健全村级管理机制——

4月9日一大早,陵县徽王庄镇王解村的十几名村干部就赶到了村委会办公室来。 “今天刘书记就到别的村上任啦,俺们都来送送他。 ”王解村党支部书记孙寿华告诉记者。

孙寿华口里的“刘书记”,是在王解村驻村5年的“第一书记”刘学科。因为村子大,家族间、干群间矛盾多,多年来,王解村两委班子一直不健全,仅2005到2009年4年间,就先后换过三任党支部书记,近2000人的大村子,却成了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的“老大难”。

2009年,针对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甚至没有班子的落后村庄,徽王庄镇开始推行“第一书记”工作制。 “第一书记”都是从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在岗脱产干部中选拔出来,享受在岗干部待遇,按村党支部书记管理。任职期间,“第一书记”在村内办公,承担两项职责:处理一切村级事务;培养出村级班子或者后备人选。当年8月份,刘学科、王丙彦等4名脱产干部,分别被派驻到了王解、前马等4个村庄,担任“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的到来,为这些问题村带来了新希望。一上任,刘学科就逐户走访,听取大家对于村里事务和组建班子的意见。 2010年6月,经过村民推荐、党委考察,孙寿华成了王解村新任党支部书记,又逐步配齐了两委班子,刘学科则对新班子“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协助处理村内事务。王解村地势低,距河远,不光灌溉不便,雨季也常常遭遇涝灾。 2012年秋天,十几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动员村民集资14万元,先后动土10多万方,开挖了4条引水沟和上百条小排水沟,使全村3000多亩农田全部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黄河水引到了地头上,多亏了‘第一书记\’带出的好班子,俺王解村也有了好日子! ”村民孙殿祥感慨地说。

除了王解村,前马等3个村也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先后配齐调整了两委班子,村级管理渐渐走向规范化。以前全镇排名垫底的4个“老落后”,在2013年年底综合考核中,全部成了“先进村集体”。

“第一书记”工作制见到了实效,今年4月份,该镇再次为7个村级班子“不给力”的村庄,选派了7名“第一书记”,这一次,刘学科被派到了东冯寨村。

“在‘第一书记\’的选拔上,我们因人、因村而宜。 ”该镇党委书记徐建平说,“选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进弱村,帮助整顿班子;选派善于处理群众问题的干部进乱村,帮助化解矛盾。争取再用2年时间,使全镇92个村级班子全部达到‘五有\’标准。 ”

□本报记者 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 冯冬梅 刘春霞 张龙

新闻推荐

发展葡萄 特色种植,发展葡萄 特色种植

徽王庄镇——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