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子村:干群齐心拓出幸福路
通讯员 谷国瑞 特约记者 李雪
走进大王庄镇竹园子村,一幢幢居民楼耸立山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路边,高标准的建设、高档次的配置,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近年来,竹园子村“两委”一班人围绕带民致富,真抓实干,短短几年时间,让村民住上了“小洋楼”,走上了“致富路”,穷山沟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党员拧成绳,干群抱成团。竹园子是一个位于大王庄镇北部山区、仅有360口人的小山村。早些年,党员家族观念重、意见难统一,村里缺乏“主心骨”,很多工作无法开展。直到在外经商的张明森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村庄面貌和群众生活才有了起色。为了让老少爷们看到自己干事创业的决心,上任之初,张明森就把上级党组织发给的工资全部捐出,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合作医疗保险,一次拿出一万多块钱,这在只有几百口人的小山村可不是个小数目,张明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书记带了头,党员齐跟进,从抓党员干部入手,竹园子村实行了村干部“早会”制度、党员承诺践诺制度,凝聚党员干部的人心。近年来,全村15名党员承诺为民服务事项40件,并全部张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拆掉旧瓦房,建设新社区。看到很多村结合旧村改造,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张明森也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经过多次“两委”会商议,从多方面了解相关情况后,竹园子村也决定走旧村改造的路子。定好思路,村里先后召开了5次党员会,征求党员意见,统一党员思想。“旧村改造成功典型很多,但半途而废的例子也不少见,要成功,首先要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党员拧成一股绳。”张明森说。在旧村改造过程中,党员干部坚持做到“三个带头、一个不参与”,即党员带头拆房、带头搬迁、带头交钱,“两委”干部不参与分房过程。党员张延杰妻子有病,但他还是每天6点钟为妻子安排好一天的饭食,然后整天靠在工地上,并多次因为建设质量与施工队争得面红耳赤。党员率先拆迁,主动做群众工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目前,一期投资500万元建设的28栋小康楼已全部顺利入住,二期新建的60栋小康楼主体已竣工,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全部免费入住投资130万元的老年房。
集体有收入,村民有钱赚。生活条件改善了,如何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成了悬在“两委”一班人心头的“石头”。为了让集体和村民增收,竹园子村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利用拆迁复垦出的土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成立了清馨竹园果蔬合作社,建立了300亩的旅游采摘基地,目前,已栽植樱桃、油桃3000余株、核桃2600余株。今年,计划将基地扩展至1000亩,建立山果园、蔬菜园、花卉观赏园三大园系,实现采摘、观赏、餐饮一站式服务。村民既可以依托基地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又可以去基地打工,解决了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同时,村里还与红豆杉集团签订了租赁合同,计划将2000多亩山场流转给公司发展特色种植,村集体通过收取租赁费和服务费年可增收5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徐国明探亲戚、访朋友就像吃饺子和放鞭炮一样是我们北方人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看似一成不变的习俗正逐渐透出一些新的变化。探亲,时间该...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