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展大项目,土地是制约。如何破解用地紧张瓶颈?向增减挂钩要土地

莱芜日报 2013-04-27 19:02 大字

本报记者 柳尧杰

2005年,国家提出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并在全国试点推行,2006年,莱芜市积极争取,被列入全国土地增减挂钩第一批试点范围,自2009年起,莱芜市又先后申报实施了四批增减挂钩项目,分别是:2009年项目、2010年一批项目、2010年二批项目和2011年农村综合整治项目。增减挂钩,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破解用地紧张瓶颈的一条主要途径。

5批挂钩项目腾出3000多亩用地指标

竹园子村是莱城区大王庄镇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前几年,这个村被列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个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腾出了土地指标,还复垦出上百亩土地。老百姓住上了二层小楼,复垦出的土地成了“田园超市”。昔日的穷山村正在摘掉穷帽子。

受益土地增减挂钩的,不仅仅竹园子一个村。从2009年开始,莱芜市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每年都有新项目,先后申报实施的四批增减挂钩项目,涉及19个镇(街道)、94个村,规划总拆旧7800多亩,复垦7400多亩,可腾出建设用地指标5280多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拆旧4300多亩,复垦3300多亩,已验收腾出用地指标近1800亩。加上2006年第一批项目,累计腾出建设用地指标3017亩,既有效缓解了发展用地不足,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据了解,复垦出来的土地每亩地补偿资金从最初的3.5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5万元。几年来,莱芜市共筹措拆迁、复垦、安置资金5亿多元。

增减挂钩还需快马加鞭

增减挂钩,良莠并存。

总体进度不快。2009年的项目,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应于去年年底完成,截至目前,通过验收的村仅有30个,还有10个村没有完成;2010年一批项目今年上半年应当完成,但目前通过验收的只有8个村,11个村还未完成;2010年二批项目今年下半年应当完成,目前通过验收的只有3个村,还有17个村未完成。

进展不平衡。2009年项目中,鹏泉街道、汶源街道、大王庄镇等镇(街道)到期项目全部验收,但部分镇(街道)至今没有一个村通过验收,有的村甚至没有启动。“完不成任务,不仅影响土地指标,更重要的是,国家明确规定,将双倍扣减所在县(市、区)下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并冻结所在县(市、区)的所有用地审批。”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赵山臣一语道出问题的严重性。另外,省国土资源厅还明确规定,2009年挂钩项目未完成的一律不受理用地报件,即使现在安排了用地指标,也无法报批用地。

增减挂钩工作,一刻也耽搁不得。在前几天召开的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2009年项目确保5月15日前完成,2010年一批项目,要倒排工期,奋战60天,确保6月底前完成,2010年二批项目,要保证年底完成任务。

用地趋紧增减挂钩成主渠道

“增减挂钩,已成为莱芜市建设用地指标的主要来源。”赵山臣说。

据了解,莱芜市每年获分配的土地计划指标约为2000-3000亩,加上每年重点工程追加的指标,也就3000多亩。这些土地远远满足不了莱芜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大项目建设推进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发展大项目,土地是制约。如何寻求土地指标,增减挂钩政策无疑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渠道。

尽管难度很大,但这条路必须要走下去。国土部门要求,各区政府(管委会)要抓紧制定今后5年增减挂钩工作计划。从明年开始,全市每年要通过增减挂钩腾出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其中莱城区2000亩,钢城区1500亩,高新区、雪野旅游区、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各500亩。 

新闻推荐

大王庄:“原来也是这么干的”

本报记者 康与民陪餐干部工作忙去过“天上人家”王石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山路陡峭,小车勉强通过,旅游大巴望而却步。但今天你再去王石门,旅游大巴也畅通无阻。变化来自镇上的招商引资,总...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