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牧羊人
(上接A1版)王石门场村统一在镇政府驻地建了小区,村里享受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儿子只拿了一万多块钱,就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为了生活和孩子上学都方便,儿子一家搬下了山。
上山采访的第二天,正和老人一起剥着板栗,老人的儿子王端新、儿媳崔叶风一人骑着一辆摩托车,上山探望老人来了。
没有一句话,老人迎上前,把东西从儿子手里接了过来。之前,听老人反复地夸儿子、女儿都是孝顺孩子,每次来看他都给他买好多东西,还拉开冰箱,让我们看里面的鱼、肉、月饼。可真看到儿子了,老人反而啥话也没了,父对子的情感就像一座沉默的大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王端新早些年在外做买卖赔了钱,村里开发旅游修路时,被父亲叫了回来。现在,他作为村里的小组长,领着一伙人承接香山旅游开发公司的工程,每个月从村里领3000元工资,另外自己还有一辆大型挖掘机,出租给旅游公司,一年租金20多万元。
大王庄镇引进大老板,对香山进行整体旅游开发的做法,王继昌和儿子都很认同。爷俩一致认为,由村里进行旅游开发,投资大,收益小,王石门场村的负担越来越重,会影响村里发展。“村里也成立了一个旅游公司,一年门票收入五六十万元,可一年的投入就得好几百万元,欠账只会越来越多。村里的旅游公司叫什么名称来?”王端新怎么也想不起来,有点着急。“就是这个名字。”王继昌用手指着上衣上绣着的“王石门天上人家欢迎您”这行字笑着说。
老人家说:“原来是咱自己开发,现在,外边的老板来了,咱怕啥?人家钱多,上千上亿地投资,怕人家干半天跑了?可给咱修好了的路跑不了,咱还是受益。”
玉米秆垛中避雨
自从儿子一家搬下山后,王继昌老人一人守着这千亩槐树林,守着他的1000多只鸡和一群羊。每天下午一点拾鸡蛋,两点放羊,严格遵守时间。
昨天下午五点多了,放出去的羊还有几只没回来,老人又回头去寻找那几只羊,直到天黑才回到家。
老人说,这还不算什么。遇上下雨天,羊吃不饱赶不回来,人只能在山里淋着,穿着花80块钱买回来的好雨衣,里面穿着棉袄,两个钟头后也全部淋湿。“今天这个天没事,最多有点小雨。”下午两点,我们第二次跟老人一起放羊。羊吃过的草得三天之后才会再吃,昨天上西边,今天我们往东去。
天有不测风云。出来不多时,忽然下起了雨,雨点很急,王继昌手里拿着羊鞭一转身钻进了玉米秆垛中。蹲在玉米秆垛中,他不停地朝我们喊,让我们避雨。
雨越来越大,丝毫没有停的意思,玉米地里的水淹湿了鞋子,头上、身上都有了雨水,裤腿溅了不少泥巴,老人手里握着鞭子,不停地抬头看天。
五年前老人开始养羊时,是因为他是一名党员,村里开展党员包户,老人买了两只小羊,另外一家穷困户也买来两只小羊一块养,想让王继昌老人带着穷困户一起致富。可如今,王继昌老人由两只羊已发展到了一群羊,一年收入一两万元,那位穷困户却没有他发展得好。问题出在哪儿?
风雨无阻放羊不算,老人另外举了个例子:冬天母羊产崽时,半夜三更他也会守着,产下的小羊要先把它的身上烤干,再帮助它吃上母奶,要不然就会冻死、饿死。老人的羊越养越多,就是这么个道理。
“退休”之后下山
“再干4年,到了七十,坚决不干,退休!”王继昌好像在给自己下命令。
王继昌住的地方挂着“王石门柴鸡养殖基地”的牌子。与其说是养鸡场,不如说“‘羊\’鸡场”更确切。他的羊、他的鸡,还有他的两只狗小虎和小黑都是他的伴儿,也带给他无穷的乐趣———
最多时柴鸡达到6000多只,漫山遍野拾鸡蛋得拾两个钟头,拾不回来的鸡蛋,有时就被鸡在野外孵了出来,再带着小鸡回来重新加入队伍。
王继昌从不闲着。在他的眼里,山上到处都是财富:落在地上的栗子,山上的桃胡子、山蘑菇,还有各种野菜……有点空儿他就将它们运回家。他从不缺钱花,自己的养老保险加上退伍的补贴,一个月有100多块钱的“退休金”,可四年了,存折就在那儿放着,他从未领一回。
老人喜欢他目前的生活,不为挣钱,好像就是一辈子忙碌惯了。养着鸡、放着羊,此外老人还有500棵栗子树、二三百棵山楂树。早些年,家里穷,一百块钱都拿不出来,栗子树苗两毛一棵,王继昌攒点钱买点树苗,攒点钱再买点树苗,一年年地栽。如今栗子结果了,一年打三千斤,今年五六块钱一斤,但王继昌却忙不过来了,“谁打了收了算谁的。”一万多块钱的收入让给了亲威。
“退休后,是继续呆在山上,还是下山?”王石门场村一共70多户,如今搬到镇驻地的已达50户,大部分村民的旧房子已拆除进行了复垦。山上只剩下了老年人,村里统一盖了老年房让老人们居住。
对于“退休”下山,王继昌很“纠结”。“儿子的新家给我准备出来了一间,也安了床,只去过几次,还没去住过。”
“下山生活方便,条件好,东边就是卫生院,出家门就是车站。以后村里还打算在小区内建老人的活动场所,小区内也有一些老人已搬了过去,没事约着在一起打打牌,每年再出去旅游一两次。”儿子王端新再次劝道。
“到七十岁,就不干了,下山跟儿子过去。”这次,老人真下了决心。
新闻推荐
?11月26日,莱城区大王庄镇白炭坡村村民李苹和张秀芹肩负全村人的期望,进城学舞蹈。近年来,白炭坡村“两委...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