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调”出新和弦
(上接A1版)
“三调对接”机制自推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效化解了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认可和群众的欢迎
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2010年9月,一顾客到某超市想退回前一天买的西瓜,与超市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并动了手,顾客倒在地上,后被送到医院抢救。顾客的家人组织人员堵住超市门不让其营业,超市人员拨打110报警。接警后,莱城公安分局高庄派出所作了调查,并委托莱城区司法局高庄司法所进行调解。经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劝导,制止了顾客堵门的举动,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避免了一场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一年多的时间,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委托人民调解案件1242件,调解成功875件,成功率达到70%。
缓解了公安机关的治安压力。联动新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公安机关处理民间纠纷分散警力的难题,刑事案件侦破率有了明显提高。2010年2月22日下午,大王庄镇村民王某与王某某,双方因酒后发生口角,王某将王某某打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派出所经过调查核实,对王某作出刑事拘留处罚决定。在对王某实行拘留时,找到王某的父亲签字,王父当时因心脏病正在住院,第二天自愿出院回家,并于当晚心脏病突发死亡。王某的家人认为,王某之父的死亡与王某某有关,于是在王某某住院治疗、家中无人的情况下,破门而入,将王某之父的尸体抬到了王某某家中。对此,派出所立即将情况通报给司法所,启动了“公调对接”机制,并委托莱城区司法局大王庄司法所及时介入,迅速组成调解组,协调处理这件事。经过多次对双方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劝解,双方终于在3月15日达成了调解协议,一起复杂的死亡纠纷得到了平息。联动新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公安机关处理民间纠纷使警力分散的难题,使有限的警力得到了优化、强化。民警们深有感触地说:“人民调解帮了我们大忙,我们会集中精力把本职工作干得更好!”
减少了诉讼和对抗。通过将人民调解融入民事诉讼、刑事和解,用最快的速度、最简便的程序、最有效的方法帮助群众解决纠纷,使群众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护。2010年1月1日下午,因在苗山镇卫生院十字路口发生交通事故,王某与尹某发生争执,魏某赶到现场用拳头将尹某的左眼打伤,经鉴定构成轻伤。莱城区人民检察院根据“检调对接”的适用范围,将案件移送莱城区司法局,区司法局接案后迅速将案件委托苗山司法所进行调解。苗山司法所接到案件后,立即组成专门的调解组靠上开展工作,经过3天耐心细致地说服劝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魏某一次性赔偿尹某住院费、交通费等14500元,尹某不再追究魏某的刑事责任。诉调对接、检调对接机制建立后,法院民事、立案数量与同期相比下降了近30%。
“四方联动、三调对接”人民调解新机制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许多人因为一点小事就告上法庭,名义上是法律意识增强了,实际上费时费力、劳民伤财,根本就不用“对簿公堂”。通过基层人民调解,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不伤和气
对接联合机制延伸了人民调解空间,从过去的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化,主动走出去,迎纠纷而上,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公、检、法、司的相互配合,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减轻了公、检、法的工作压力。在“四方联动、三调对接”人民调解新机制下,莱城区各级调委会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作为,不断创新,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
三项对接机制的形成,突显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生命力,发挥了独特的调处效果。莱城区司法局韩明章局长深有感触地说:“人民调解工作就像弹簧、减震器,减少的是振动,增加的是和谐。”2010年,全区共化解社会矛盾纠纷1700多起,调处非正常死亡事件65起,为莱城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莱城区司法局先后两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先进集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李妍)3月25日,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区两级财政、农业、水利、建设、规划、电力等部门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对莱城区大王庄镇、寨里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方案进行评审...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