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炭坡村的“绿色”生活
本报记者 武希刚 通讯员 孙宾
白炭坡村党支部书记张修勤
■科学发展在基层
[编者按]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研究确定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实践载体,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集中教育阶段已基本结束,整改落实后续工作还在进行。
本报特开设《科学发展在基层》栏目,展现基层乡村单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透视一大批现代村居是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自身发展的,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有所启迪。
白炭坡村地处大王庄镇驻地东南3公里处,现有230户、720口人,耕地面积840亩。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张修勤的领导下,全村的环境面貌、生产生活条件及村民的文明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200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人均收入6930元。
从1990年开始任白炭坡村党支部书记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张修勤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村庄建设中。上任后,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入手,对村庄进行规划改造,紧紧抓住宅基地规范化管理及土地复垦试点工作的机遇,拆除旧房254间,清理乱栽树木1.2万棵、建筑垃圾1400方,集体收取有偿使用费1.2万元,无偿收回可利用土地100余亩,复垦土地32.5亩。在此基础上,先后筹资1800万元,规划建房200座,硬化连村路10华里、村中街道2.7万平方米,村内道路建设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格局,栽植绿化苗木3万多株,安装路灯60盏,成立了4人保洁队,建成三个垃圾池。积极开展沼气项目和改厕工程,建成沼气池32个,完成改厕200个,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疏通治理河道1500米,并植树1万余株对河岸进行绿化,在重要跨河路段修大桥两座。村庄建设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村里每实施一项工程,都进行阳光作业、民主理财,规范财务管理,在账目问题上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赢得了村民的信赖。
2009年以来,该村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共建设宽4-5米的道路4000米,进地桥涵200个,2米以上的中性桥5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大幅提高。大力发展经济,确立了姜蒜、畜牧、三产服务等多业并举、多轮驱动的村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扩大姜蒜种植面积,提升姜蒜种植水平,目前全村生姜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300亩、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520亩,经济作物占了全村耕地面积的95%以上。积极鼓励村民干事创业,引导、帮助村民发展畜牧养殖,在全镇率先推行生态养猪、养鸭,提高畜禽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目前,该村生态养猪、养鸭基地达到6处,增加养殖户收入20余万元。全村冷藏保鲜厂、农产品保鲜厂、免烧砖厂等个体民营企业已达八处,养殖场10处,建筑队3个,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30多人,人均增收600多元。
新农村建设,民生是根本。村里建起了中心文体广场,安装了自来水设备,建立了高标准卫生室。村里还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投资105万元建起了180间老年公寓,27户老人搬进了新居。
近年来,白炭坡村先后被评为平安莱城建设先进村(居)、安全文明村、党建工作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支部、红旗单位、莱芜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村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先进村。今年一开春,土地复垦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目前已完成80%。白炭坡村正沿着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走向富裕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