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服务“三农”的情怀,变成整治软弱涣散村庄的实践 “处级村官”侯卫国

大众日报 2019-02-23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

本报通讯员李娜

身穿军大衣,脚蹬运动鞋,要不是经人介绍,绝想不到这就是“处级村官”侯卫国。1月28日,恰逢农历小年。记者在东平县接山镇前口头村见到了他。再有三天,侯书记在村里担任书记满一年。

翻看侯卫国的履历,1969年出生的他,一直在镇上、县里、市里工作,既干过乡镇党委书记,也干过市县两级的负责人。到村里工作,直接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他心中的一个梦想。

时间回到2018年1月,山东省选派优秀省、市、县干部到软弱涣散村担任实职村支部书记。“泰安市委有要求,我就报了名。”侯卫国说。

其时,他刚从新疆挂职回来担任市援疆办主任不足一年,作为一名正处级干部,坚持要到基层当一名村支部书记,这让很多人不理解。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与他心里怀揣着那种“三农”情怀不无关系。

作为山东农业大学的高材生,一毕业,侯卫国便在宁阳县农业部门工作。辗转在三个乡镇历练了十年后,他考选到市农机局担任副局长。随后,侯卫国调任肥城市副市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

在农机局和肥城工作期间,侯卫国分别以人才援疆和干部援疆的身份两次到新疆喀什工作,总共待了三年零三个月。

侯卫国常说,在新疆的那段经历,他学到的是种卫国戍边的情怀,在那里,厅级干部都能驻村,内地的处级干部为啥不能?“无论多大的官,到村里工作只是个平台,官职越高越要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正是带着这种情怀,他一头扎进了前口头村,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老党员栗常明记得前年农历腊月二十五,侯书记第一次到村里报到,就问大家有啥困难,他可以帮忙解决。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去年大年初一,侯书记带着妻子挨家挨户给村民拜年,4个多小时,没吃谁家一口饭喝谁家一口水,一口气走访完全村270户村民。

采访当天,记者注意到,不管是遇上村里的老人,还是年轻人,侯书记都能叫上名字。

“为群众办事就得先知道群众心里想的啥。”这是侯卫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通过走访,他摸清了前口头村的家底,也号准了老百姓的心事。

前口头村因种种原因,2015年以来一直没有村“两委”班子。侯卫国上任伊始,便积极走访老党员和广大群众,多方倾听意见,前后经历16场民主选举,前口头村才终于建起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红白理事会、慈善协会等班子,健全了村内组织领导机构。

“老党员们积极性很高,觉悟也很高,在村“两委”重建过程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大家主要是被侯书记的精神和实干打动了。”栗常明感慨地说。

这话一点没错,就连几番推却竞选村委会主任一职的栗宜宽,最后也为侯书记的真诚所打动,他说,“侯书记放着一个正县级干部不做,却撇家舍业地来到这里为我们干事图啥?作为本村村民,我们都应该出份力。”最终,他以将近500票的票数当选新一届村委会主任,目前,他已将自己经营多年的汽修厂承包出去,全身心地扎根在村里为老百姓干事。

对此,67岁的老党员赵玉兰调侃道,“原以为这个处级村支书是个花架子,镀个金就走了,没想到却是个实干家!”

座谈中,几位老党员又回想起侯卫国来到这里后最为艰难的几项工作之一:土地重新分配。

老党员栗明和告诉记者,村里共有1900亩地,之前只有910亩确权到户,还有近1000亩土地没有完成确权,有的姑娘嫁到村里,所生两个孩子都十几岁了,娘仨还没有地。

从2018年6月开始,侯卫国便带着班子成员下地重新测量,对全村的土地全部摸排了一遍,逐地块、逐户地吃透实情。“夏天热,侯书记骑着电动车在地里一圈圈地看,晒得黑乎乎的。自己买包方便面泡泡就吃,谁家的饭也不吃一口。”参与测量的栗顺恭说。

“我们梳理出来的需要废除的不合法承包有19户,有的包了80多亩地。收回他们的地,意味着收回他们一年几万元的收入,等于是割肉。很多人不理解,情绪很激动。”侯卫国说,困难不小,但是为了全体村民的利益,他不能退缩。除了一遍遍地解释、劝说,侯卫国还多了一份推心置腹。谁来找他说理,他都笑嘻嘻地接待,耐心地倾听,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除“不理解”。2018年8月份和9月份,村“两委”班子将全部工作重心放在土地分配上,前后召开10次党员大会、23次村民代表会,全力研究适合实际的分地方案。

终于,2018年10月1日,前口头村将土地合法合理地分配到村民手中。

过去一年,侯卫国通过努力,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盼了十年二十年的民生“老大难”。

该村自来水管网由于年久失修,管道破裂渗水严重,造成全村将近1/3的农户吃水困难。

去年3月,侯卫国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协调县里相关单位在前口头村现场办公,拿出50余万元用于前口头村的自来水网修建。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埋头苦干,日夜赶工,5月26日,前口头村自来水管网顺利通水。

由于多年村班子不健全,村里道路泥泞不堪,群众走在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侯卫国一遍遍地到市县交通运输局、财政局争取,一年来,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新修道路9条,整修道路5条。

如今,曾经泥泞不堪长满杂草的14条道路,被硬化成一条条“连心路”;几条主要干道上,更是修建了排水渠,铺设了彩砖,彩绘了党建文化墙和传统文化墙。

漫步在前口头村的中心街,600多棵法桐分立两侧,给整个村子带来新的生机。其实,前口头村的改变不只是村容村貌,更体现在民风:前有本村民企老板捐数万元善款敬老人,后有群众栗心光将家中唯一一棵20多年的银杏树捐给村里搞绿化,再有包工头刘兴华以人工成本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为村里修路、装灯搞建设……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正在前口头村广为流传。

对于村里这一年发生的变化,侯卫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村委北边,传统文化墙上讲述着《官箴碑》的故事。还有前口头的村训:崇德、尚学、明理、孝慈、齐心、勤廉、向前看、争口气、当头雁。这里体现的为官之道,进取之志,不仅是一种警醒,更是侯卫国内心的遵循。他用新时代“挑山工”的精神鼓励着自己、要求着自己,想为、敢为、善为,爬坡过坎,“挑”出信任。

新闻推荐

年前聚会喝到深夜次日酒驾自砸饭碗

半岛记者尹彦鑫报道本报2月1日讯1月31日上午,城阳中队民警在执勤时,发现一辆自卸大货车疾驰而来,涉嫌超速,随即将...

东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