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穷二白”变身“希望田野” 东平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美好生活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巢晶 毕凤玲
2017年11月21日,东平县接山镇朝阳庄村的村民迎来一件大喜事,每个人脸上都喜笑颜开。作为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典型,朝阳庄社区266户居民陆续搬进新房,将在这里迎接新年、开启他们的新生活。如今,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惠利下,这个拥有500年历史、“一穷二白”的小山村,插上腾飞翅膀,变身“希望田野”,成为旅游开发一方宝地。和朝阳庄村一样,东平县彭集街道后亭村新社区正在加紧施工,4182人即将告别八十年代的老房子,不再担心泥沙地松软的潜在危险,不再愁着下雨天水漫大门。
在东平,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只这两个村。近两年来,东平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用心用情用力推进,15600人将从“穷窝”搬出,入住新房。家门口还有配套产业,老百姓住上新楼又有钱赚,搬迁真正搬出美好生活。
“贫瘠”是老村最深的记忆
在三面隆起的半山腰间,有一座被薄雾包裹的古老村庄。因为它的海拔最高处能见到清晨第一缕太阳,人们便把这个村称作“朝阳庄村”。这是一个自然风光十分优美的小山村,连绵的山峰,纵横的沟壑,高大挺拔的乔木,甚至于山杏和苔藓,都有属于朝阳庄的独特魅力。而它的魅力,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那些各具特色却又记录着几百年历史文脉的石砌小屋。
正因为老村的原始,加之山高沟陡、石灰岩地形,朝阳庄村人多年来有个最大的心病,那就是“吃水难”。难到什么程度?村支部书记李强告诉记者,在“票证”年代,朝阳庄村有着鲜明特色的一种票——水票。“每家每天只能领一桶水,村民都提着桶翻山越岭去周边村子找水喝。”李强回忆,就这样,村民找水找了60多年,期间打了23眼300多米的深井,结果全部都是干井。但是朝阳庄村人民还是锲而不舍,也许是老天垂怜,2009年,村民终于利用现代技术找到了出水点,打出一眼水井。现如今,村里共新钻了5眼机井,朝阳庄村彻底摘掉了“缺水”的帽子。
第一眼出水的井,就在朝阳庄新村。李强介绍,考虑到老村交通不便,又深处大山,发展困难,1969年,140多户村民搬到2公里外的地方成立朝阳庄新村。这样还有140多户人留在老村,守护家园。
要想富,先修路。水是喝上了,但朝阳庄村却依然被困在大山里。一件事,让李强记忆犹新。“1984年—2009年,朝阳庄村属于那个‘被遗忘的角落\’。直到新班子上任,村里的情况逐步得到改善。我2009年接任村支部书记后,就有了修路的想法。当时遇到一件事,更加坚定了修路的决心。老村一位奶奶突发脑血栓,而急救车却只能开到新村,再往里,车上不去,只能靠拖拉机将人拉下来。耽误了治疗时间,奶奶最后瘫痪了。修路,势在必行。”李强说,村“两委”决心修路,无论多艰难,也要在新、老村间架起一条“连心路”,改变行路难。前期,李强自己先垫付了80多万元,最终,一条水泥路直通村内,架起了村民的畅通路。
挪出“穷窝” 入住憧憬中的新房
隆冬时节,84岁的夏丙端老人正坐在暖暖的太阳下憧憬新生活。在老土坯屋内居住了60多年的她,一提起即将入住的新房,就笑得合不拢嘴,发自内心的高兴。老人说,没想到自己这个年纪还能住上楼房,自己和两个孙女的未来有了着落,日子也有了盼头。“俺村的小伙子再也不怕娶不上媳妇了。”老人笑道。
而最初,提到搬迁建新房,很多村民并不同意,缘于他们根深蒂固的故土思想。朝阳庄村“两委”成员便挨家挨户做工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将迁建的好处以及村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解释给大家听,给村民算清楚一笔账,给280多户村民先吃上一颗定心丸。“一开始一些村民也是不理解,到了腊月,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我们就将政策讲给他们听,改变了工作思路,效果确实比较明显。尤其是‘集体大拜年\’活动后,很多村民扭转了思路。新社区就在新村地址上建设,仅仅用了9天半,新村村民全部签下拆迁协议并完成拆迁。”
有了思路,老百姓最担心的还是盖房子的钱从哪里来,到底能不能落实。李强介绍,老村抓住了有利时机,借打造乡村旅游契机将土地流转、收入6600万元。同时,与海南普世南山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几个亿的项目给了大家信心,让村民铆足了劲建新房。
2016年9月16日,朝阳庄社区开工建设,规划设计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总体要求进行,开启了朝阳庄村的关键蜕变旅程。新社区包含270户新居,投入8600余万元,全部为3间2层“小洋房”,一层按照人头算,每人25平方米的面积建设。二层则归村集体所有,打造乡村旅游项目,村民集体分红。记者在朝阳庄新社区看到,大红色房子在山村旁显得格外气派,车库、阳台一应俱全,专业设计,编织出村民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接山镇南面的彭集街道,后亭村也在加紧建设新社区。作为省级贫困村,这个村90%以上的村民都渴望搬迁。泥沙地、狭窄胡同、雨天积水,都困扰着这里的村民。八十年代的房子,有很多人家却已经翻盖了好多遍。而且土地贫瘠,很多村民无地可种,也无人愿种。基础设施的落后,加上交通不畅,让后亭村不得不寻求新出路。
后亭村新社区选址在老村的西南方,占地188亩,建设20.8万平方米。这里东侧紧邻新105国道,交通便利,新社区的北侧和南侧都是柏油马路,村民再也不必为出行难发愁。村支部书记刘广格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布局科学,功能齐全,水电气暖等市政设施配套,集居住、商业、教育、文化、卫生、休闲等于一体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型社区,4182人即将迎来新生活。
产业扶贫 换掉“旧业”创新业
搬迁只是手段,扶贫才是目的。做好搬迁后的文章,比搬迁本身更重要。
朝阳庄村按照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坚持“两区共建”的思路,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让老百姓分享十九大带来的更多红利。李强介绍,借助接山镇制帽加工基地平台,朝阳庄村规划建设占地3亩、厂房面积1400多平方米的制帽厂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带动朝阳庄社区及周边村庄100余人就业;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唤醒沉睡的资源,与海南普世南山集团合作,投资6.4亿元发展集乡村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和畜牧养殖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利用有利地形,朝阳庄村还计划投资1800万元,在270户居民房顶安装光伏发电板,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80万元的收益,用于社区物业和群众的养老医疗保险等费用。
解决好社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持续增收问题,是保证群众“上得去楼和住得起楼”的根本保证。滨河新区和后亭村坚持“两区共建”,统筹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东平县物流园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郭晓光介绍,后亭村在科学规划新社区的同时,对贫困人口生产发展区进行科学规划,启动建设了扶贫产业园、仓储物流园、创新创业园等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等有效途径,吸收引进了海工科技智能绳网制造、滨河钢结构加工等产业项目,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就业。通过村企对接,与山东滨河钢结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上级扶贫资金投入项目建设,采取委托经营的模式,可使贫困人口每年享受总计3万元的产业项目分红。另外,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2016年,后亭村被阿里巴巴命名为“中国淘宝村”。此外,该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新的特色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产业扶贫是整个东平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东平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平按照“两区共建”的思路,做到“挪旧窝”与“创新业”并举,搬迁与致富同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能发展”。每个社区附近规划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方式,确保每个搬迁村都有1—2个致富项目,每个搬迁户尤其是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利益联结项目。并盘活土地资源用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养殖项目,搬迁户既可以获得800元/亩的租金,又可以实现年底分红,每年还可以获得50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
如今,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内的村庄正在蜕变中,未来,他们都将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朝着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阔步迈进。
新闻推荐
□记者曹儒峰通讯员苏本善报道本报泰安讯记者从东平县相关部门获悉,东平县黄河滩区脱贫与迁建民生工程获得4亿元政策性低息贷款,期限15年,其中建设期限3年。黄河滩区脱贫与迁...
东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