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省派第一书记张杰扎根贫困村,抓党建凝心,做产业聚财 移民村提起了“精气神”

大众日报 2018-01-01 04:12 大字

□本报记者姜言明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苏本善

12月15日,一场初雪过后,天气异常阴冷。此时东平县老湖镇西村四村委办公室内却热闹非凡,17名在家的党员正围坐在省派第一书记张杰身边,开展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张书记来后,村里的党建活动更加规范正常了,每次活动所有党员都会参加,雷打不动。”村党支部书记宋子常说。

西村四村有268户841名村民,全部为东平湖库区移民,人均耕地不到一分。因空间有限,资源匮乏,村里发展一直乏力,成为省级贫困村。

村子要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过硬的班子。西村四村有党员39名,但平时在村的仅有17名,不仅人数少,而且年龄结构老化。“队伍小了,工作就力不从心,标准也放松了。”宋子常说。

有件事儿,令张杰记忆深刻。刚来时,村里有贫困人口24户69人。按扶贫部门要求,要将人口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村里没人熟悉电脑,为减轻工作量,竟提出要缩减贫困人口数量。“这看似是小事儿,却反映了党员的责任担当。”张杰说。

提振村干部“精气神”,强化为民担当,党建是最好的抓手。张杰从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入手,每次学习都精心安排内容,并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村党员干部干工作不推三阻四了,有活儿能主动参与了。”宋子常说。

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是张杰心里的头等大事。

袁丙粉今年81岁,患有严重关节炎,老伴儿宋平齐84岁,已失明十多年,家中还有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对于这个三口之家来讲,脱贫是其次的,最大的事儿就是能吃上饭。

为解决类似困难家庭的吃饭问题,张杰联合其他省派第一书记发起“爱从供餐开始”公益扶贫项目,通过腾讯公益平台众筹,并争取省扶贫开发基金会支持,作为全省30个扶贫创客培育计划项目之一给予重点扶持。

张杰介绍,该项目由街坊邻居或经营业户向贫困户供餐,从众筹基金中按每人每天10元标准进行补贴。截至目前,包括西村四村在内,已经有7个省派第一书记帮包村的20户29名贫困人口受益。

除此之外,张杰还联合其他省派第一书记,开展了爱心助学募捐活动,为老湖镇小学和幼儿园捐赠图书2000余册、军乐器材2套、电脑15台,价值15.75万元。为保障贫困户安然过冬,张杰正积极筹备“冬日送暖”活动,为贫困户送上冬季保暖取暖必需品。

作为库区移民村,西村四村最大的发展难题是缺乏产业支撑。随着国有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工程的实施,西村四村全体村民将在明年前后搬入移民社区。由村民变居民后,保收入促增收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应对眼前变化,张杰拿出解决方案。2017年3月,张杰和村两委成员赴菏泽考察,成功引进了结梦金缘手工编织公司,组织村内闲散劳动力从事中国结等挂件饰品编织。

“编织对工人的硬性要求不高,简单培训就能生产,工作地点也灵活,适宜在村里推广。”从事手工编织的村民宋友香说,一月下来她能赚1500元左右。目前,项目已经吸引了230多名群众参与。

小项目解决个体就业,大项目辐射周边。利用建设移民社区、老村腾空的机会,在张杰提议下,周边7个村的第一书记将帮扶资金打捆使用,总投资2350万元建起2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经过招商,与诸城外贸集团食品冷藏有限公司、即发集团华山针织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目前,前期招工已经进行,预计可解决2000余名劳动力就业,每年促进群众增收6000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世纪“大改道” ——为了186万黄河滩区居民的美好生活

新华社济南12月10日电踏访千里黄河滩区,一场志在改变一个多世纪以来滩区百姓苦难命运的“大迁建”,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之中。因为黄河改道而被甩进命运旋涡的滩区人,正在迎来为了美好生活的世纪“大改...

东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