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扎实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生态立县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特约记者 李娜
冬日的东平别有一番景致。漫步在东平湖湿地,一层薄雾笼罩着碧绿的湖面,芦苇轻摆,小船慢摇,几只白鹭扑棱着洁白的翅膀,悠然地飞向蔚蓝的天际。天水相接之处,几座苍翠的小山点缀其间。
宁静、清新、秀美、隽永……仿佛都不足以形容这场人与自然的“美丽之约”。
今年,东平县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生命线,坚持“生态立县”一条路子,扎实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山清水秀乡村美的生态高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东平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片荒山的未来
站在东平县望驾村南面的一座荒山前,看着刚刚栽上的侧柏树苗,种了半辈子树的东平县林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马忠新的眼里充满憧憬:“别看它们现在只是30公分的小树苗,等到七八年之后,这里将是一片青翠的柏树林。”
说话间,几位技术员又在石头之间挖了一个树穴。马忠新告诉记者,该县改雨季造林为全年造林,利用不宜栽植苗木的季节进行治山整地,提前挖好树穴,造林时机一到,马上进行栽植,极大地加快了造林进度。
今年9月份,该县制定了《东平县今冬明春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开始实施山体绿化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滨湖大道景观带建设、农田林网建设、“三边(公路、铁路、河流)”绿化、湿地改造修复等五大工程。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治山整地10000亩,造林6500亩。滨湖大道景观带建设已规划完毕,即将开始施工。流转“三边”土地350亩、林网12万亩。万亩高档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在即。一场轰轰烈烈的“铺绿”行动正在东平大地上展开。
一座大湖的重生
黄昏时分,夕阳在湖面洒了一层碎金。天水一色中,晚归的渔船缓缓驶来,引得一群须浮鸥绕船而飞。面对美景,东平当地的摄影爱好者张越赶紧拿起相机,拍下这一刻唯美的瞬间。
“我拍摄东平湖已经拍了十年,它从未像现在这么美过。”张越对记者说:“以前大部分湖面都被网箱网围占满了,拍出来也不好看。现在好了,碧波万顷,一望无垠,真是怎么拍都好看!”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水利枢纽,也是京杭运河复航工程的重要港口,东平湖的水质对国家输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过去由于历史和生产习惯原因,渔民在湖面上用网箱网围养殖,每年投入湖里的饵料就有1万多吨,沿湖还有大大小小的旅游餐船,东平湖曾一度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为了让这座大湖重生,东平县大力开展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严查重罚各类违法行为,依法拆除网箱6.7万架、网围8万亩,清理菹草及水面漂浮物980余吨。同时,针对湖区餐饮船只的污水偷排行为,拆除餐饮船只21艘,取缔违规餐饮场所79家。东平湖终于碧波重现。
同时,该县还积极引导和帮助渔民进行转产转业,安排他们到就近的服装厂、湖产品加工厂打工,还为年龄较大的渔民安排了环卫、保安等社区公益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稳定的收入。
一个集市的变迁
在东平县接山镇,有一个上百年历史的集市——接山集。熙熙攘攘的集市位于镇驻地的主要街道上,曾经给周围十里八村的群众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但随着两边店铺和人口数量的增长,这个古老的集市却越来越遭到群众的质疑。
“老街道本来就不宽,全被摊位占满了,堵得水泄不通。垃圾到处都是,整天臭气烘烘。”已经在街边开店20多年的李思华对记者说。
为解决这个问题,接山镇将集市挪到了不远的开阔之处,然后对镇上的主要街道进行整治。不仅铺设了沥青路面,修建了排水设施,还对道路两边进行绿化和亮化,杜绝了私搭乱建的行为。整治后的小镇街道宽敞干净,商铺经营有序,设施配套健全,让人耳目一新。
山青了,水绿了,村庄也要美起来。今年8月以来,东平县在14个乡镇(街道)展开驻地环境整治工作,围绕治脏、治乱、治差、治水、治违五项内容,对驻地主干街道、集贸市场、驻地村环境进行提升。同时,该县还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鼓励群众自己动手,改善居家环境,扮靓自家的小院子,引导农村群众转变生活方式,从而美化村居环境,打造乡村之美。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8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巢晶)根据日前发布的东平县医疗救助服务指南,该县所有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会根据县扶贫办...
东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