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戏曲根脉,今天该做什么? 关于山东梆子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泰安日报 2019-12-03 07:36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敏

■新闻背景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梆子腔系占有重要位置。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壮,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曲牌优美动听、丰富多彩,深受观众喜爱。清代康熙年间的《在园杂志》(刘廷玑著)最早记载了“梆子腔”。据雍正十年(1732)《梨园馆碑记》以及乾隆五十年(1785)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吴长元《燕兰小谱》记载,那时唱梆子的孙国豹、郭凤山系山东籍艺人,活跃于北京戏坛,并演出往返于京鲁之间,这说明山东梆子在清初已经成为流行戏曲。

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各类文化活动直接冲击着传统戏曲,地方戏曲的生存变得步履维艰。在保护传统文化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作为传统文化集大成者的地方戏曲如何自救,并在发展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又面临哪些难题?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和省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于一身的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剧目创演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剧种传承发展的两大法宝。为更好地振兴山东地方戏曲,近年来,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深耕细耘,不断创新,在剧目创演方面屡创佳绩。

但是,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山东梆子也存在着人才“断层”的现实情况。为此,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积极应对。

深耕细耘 剧目创演屡创佳绩

山东梆子的传统表演形式主要是唱、念、做、打,表演手法比较粗犷,动作架势夸张,尤以黑脸、红脸戏较为突出。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宋福斌说,山东梆子老班社一般不超过30人,“五生、五旦、五花脸”的班社是最强阵容。

“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是从事山东梆子艺术达60余年的表演团体。”宋福斌介绍说,研究院的前身是东平县前锋剧团,始建于1953年,曾经在1972年与山东省梆子剧团合并。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前期,山东梆子达到发展高峰。但是,1986年山东省梆子剧团撤销,没了省直院团,从剧目研发到推广演出都对山东梆子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2008年,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省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宋福斌表示,从此之后,山东梆子度过了严寒,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该院现有演职人员85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重点保护扶持下,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剧目创演屡创佳绩。60多年来,研究院通过采取记录老艺术家的技艺、编辑出版专著、创演并录制新剧目、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战略、改造基础设施、改编传统剧目等措施,致力于山东梆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该院创演的优秀剧目连续九届荣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连续四届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并在历届山东省艺术节汇演中荣获多个奖项。代表性传统剧目《墙头记》入选首届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新编历史剧《官箴碑》入选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奖”。新编现代戏《泰山人》入选全国现实题材优秀艺术作品展演、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荣获山东省第十二届“文艺精品工程奖”。现代小戏《招魂儿》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荣获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现代小戏《一个不能少》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荣获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小品大赛大奖。新编历史剧《两狼山上》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音乐作曲奖”“优秀表演奖”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作品一等奖。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编大型现代戏《泰山挑山工》,更是赢得一片喝彩。

后继乏人 影响剧种传承发展

“在创作优秀剧目的同时,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也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宋福斌说,“我们实施‘以戏带练、以赛促练、重点培养、获奖加分’的人才培养措施,培养的艺术人才获得多项国家、省级戏曲专业大赛奖项;2名优秀人才获评山东省青年戏曲名家,4名优秀人才获评山东梆子十大名演,5名优秀人才获评山东梆子十佳新秀,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果在全省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宋福斌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人才梯队后备人才还存在一定缺口。

宋福斌进一步介绍说,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人才梯队建设分为老、中、青、少四个梯队,目前第四梯队后备人才大部分年龄已30多岁,递进到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后备人才仅剩8人,缺口22人。而且,随着第一梯队老艺术家逐步退休和梯队递进,将形成第四梯队无人才递进的局面,并最终导致整个人才梯队建设的崩塌,进而严重影响到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补充后备人才、夯实梯队建设根基,成为当务之急。

“留住戏曲人才,涉及体制、市场、政府扶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戏曲的传承发展。”宋福斌说。

新闻推荐

东平县第三人民医院 “学习强国”参与率稳步提升

本报11月28日讯(通讯员轩洋)自“学习强国”App正式上线以来,东平县第三人民医院积极推广,全员下载注册使用,并结合“不忘初心...

东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