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葡萄”成长记
萧县永堌镇窦庄村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影响,形成连片的盐碱地质,土地贫瘠,粮食常年欠收,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窦庄村紧扣葡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建基地、强科技,育龙头、创品牌,积极发展壮大“萧县葡萄”特色产业。现如今,贫瘠的盐碱地上,连片的葡萄园绿意盎然。甘甜的葡萄,让大伙儿腰包鼓了起来,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盐碱地”种出“甜葡萄”
“我们村都是大片的盐碱地,以前人都说这里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村党总支部书记赵德哲介绍说,为了脱贫致富,窦庄村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尝试各种不同法子。他们种过白柳条,也种过桃子、苹果、洋葱、蔬菜,然而都收效甚微,始终没能让村民摆脱贫困。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德哲听说镇里有个农发项目,免费发放葡萄树种苗。他顿时眼前一亮,心里盘算:“萧县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不就是葡萄吗,咱村虽地质不好,但种植葡萄并非不可能”。于是,赵德哲召集村“两委”干部商议。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尝试发展葡萄产业。
可是,传统“以粮为本”的种植思想根深蒂固。虽然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但群众根本不信葡萄能够在盐碱地里生长。开弓没有回头箭,赵德哲说服村里7名党员与他一起“先行先种”,用事实来说服群众。“当时听说要在盐碱地里种葡萄,我觉得不大可能,但想到这是为村民找出路,作为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党员窦长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第一批葡萄实验地大约60亩,赵德哲、窦长智等党员成了村里第一拨“吃螃蟹”的人。除草、松土、修枝、打杈、施药、搭架……葡萄18个月才能挂果,他们也起早贪黑苦干了18个月。可结果还是让人大失所望,60亩地的葡萄几乎颗粒无收。不少种植户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偷偷在地里抹起了眼泪。
痛定思痛,他们决定向科学技术寻找出路。在萧县扶贫办和永堌镇政府的帮助下,窦庄村从省农科院请来了专家,对土质酸碱度进行测试,有针对性地开出药方,正式开启了葡萄种植的“新革命”。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过18个月的精心栽培,葡萄喜获丰收,一亩地产出1.6万元,净利润8000元以上,收益比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高出七八倍。面对可观的收入,村民们“眼红”了,纷纷来“取经”。截至目前,窦庄村葡萄种植户达220户,种植面积800余亩。(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看到工地施工拆除的电线杆,杨某便起了歹意,随后雇佣他人将电线杆盗走。近日,萧县公安局青龙派出所抓获嫌疑人杨某,追回被盗电...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