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徐华书法之美

拂晓报 2020-07-17 10:31 大字

□丁胜如

我知晓徐华书法,还是通过别人介绍。记得约略是2019年下半年某天傍晚,他说埇桥区与他的家乡萧县一样,崇尚耕读崇尚文化,特别是书画业可谓妇孺皆擅,号称“书法之乡”。

一谈书画艺术,我就来了精神,忙不迭地说,我知道,“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曾流寓萧县,播撒下的艺术种子生根发芽,催生出声名远播的“龙城画派”,仅当代就出过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萧龙士等艺术大师,我说我还有萧龙士外甥郑正的画呢。因为这些人杰,萧县才被文化部第一批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埇桥区也很厉害,据我所知就有李百忍、梅雪峰、梅纯一等书画大家,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

我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手机向同事介绍我近期两篇谈论书法的拙文。两篇拙文通过我的公众号《文艺纵横》发表后,又被专业刊物《书画世界》转载。

与此同时,同事也拿出手机,向我推介了几幅徐华书法图片,问我感觉怎么样。返回省城没过几日,我便收到了徐华创作的书法作品,并加了徐华的微信,我俩从素不相识变成了微友。

我时不时地想起徐华和其他书法作品,从那一件件精美艺术品中找寻人生的乐趣、人间的美好,激发自己荡涤尘埃、净化心灵的精神动力。徐华是我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他在朋友圈发的所有书法活动,我都能够看到。期间,我还以《疫病无情 书家有爱》通过公众号转发他创作的一组反映抗疫的作品。

书法是汉字文化圈特有的艺术,借助毛笔将汉字点画线条之美充分发挥,这样的传统其实一直深植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传递和接收讯息间,书法已经实现跨越时空,成为汉字文化圈最触动人心的共通符号。透过它,美感不减、距离不再,只要开启曾经封闭的视觉感观作片刻停留,你就能领略书法艺术在黑、白、虚、实与轻、重、缓、急间的理性与感性,感受到书家的情怀与思考。

我翻看徐华发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书法活动,不时地发现他将本属于文人雅士的书法活动带进了民间,让书法走入平常百姓之中。经过仔细揣摩、品味,我感觉徐华书法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特征:

其一,徐华书法取法高古,善于从魏晋书风中汲取养分。有这样一段往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中秋佳节,徐华去合肥拜访时任安徽省书协主席李百忍先生,在徐华带去的作业中,有临李百忍书法的数幅习作,李百忍见到当即要求“别临李字”,并明确要求他临古人、临大家,还为他题写了“面壁斋”。看徐华书法,明显能够感受到,徐华书法能够坚持帖学传统,其书法都是建基在确立书写法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笔画还是结构乃至章法都是渊源有自、处理严谨,是对晋唐古法的化古出新。褚遂良的《阴符经》,他临摹无数遍,点画结字、谋篇布局,都成竹在胸。他创作的书法《岳阳楼记》《前赤壁赋》等,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对褚书的传承和创化。

其二,徐华书法干净清爽,主要是执笔沉稳,提按有致,干净利落。帖学用笔,讲求提按变化,不拖泥带水,笔笔到位、一丝不苟,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时用中锋逆藏,时用侧锋露锋,甚至一字之间,也有中锋侧锋的转换,且使转得体、不着痕迹。深谙书法之道的人都明白,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进入实操却并非易事,没有长年临池功夫和严格训练是很难达成的。

其三,徐华书法清丽娟秀,字形俊雅,清幽雅逸。不论是隶书、楷书和行书,他在用笔上都能做到提按顿挫得体,纵敛得宜、收放有度。同时,他非常注重笔墨运用,譬如他并非纯润墨,而是同时并用枯笔、飞白、渴墨等技法,使得他创作的艺术形象显得娟丽秀逸、雅俗共赏。

徐华书法呈现出上述艺术风貌和特征,并不意味着已经到了无可挑剔的至善境界。时下,徐华每日笔耕不辍,正说明他对“艺无止境”有着深刻的体悟。徐华与我同庚,又师出同门,可能他进校时,我已从安徽师大调离,这样算来他应算是我的同门学棣。有了这层关系,我不禁要饶舌几句:每日晨课晚课临池临帖固然重要,但如何从“兼书多体”收束为专攻一体,如何拓宽人生阅历向着丰富至察迈进,如何提高学识修养实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则是寻找突破过程中必须经历和努力的。加油吧!

(作者供职于安徽省总工会,系书画评论家)

新闻推荐

王於昌:胸有凌云志心怀老兵情

人物简介:王於昌,男,中共党员,1936年出生,复员干部,原萧县百货公司副经理。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曾两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因战...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