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发展“五彩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拂晓报 2020-07-02 10:33 大字

本报讯 近年来,萧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五彩农业”,助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活力。

种植“橙色”胡萝卜。依托“特色产业+科技+金融”项目,创建孙圩孜、青龙、石林等多个胡萝卜标准化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与阿里联手,搭建电商销售平台,打开全县胡萝卜网上销售渠道。在孙圩孜乡黄庄村建设胡萝卜交易批发市场,集胡萝卜清洗、分选、包装、储运、食宿、停车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该市场承担了全乡90%、全县80%的胡萝卜清洗、分选、包装、储运任务,大大提升了胡萝卜的商品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种植“紫色”葡萄。萧县现有葡萄总面积6万亩,年产葡萄10万吨,年加工能力3万吨,年贮藏能力0.5万吨,葡萄鲜食、加工、贮藏年总产值10亿元。目前,该县已形成了以北部黄河故道为主的中晚熟葡萄生产基地、东南山区为主的早熟鲜食葡萄基地和中部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的三大葡萄生产基地。该县依靠龙头企业、标准化葡萄园建设等方面带动,建立“企业+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带动、辐射周边果农发展葡萄产业。在网上建立萧县葡萄销售专页,组织专业销售人员分赴全国各大水果销售市场组织营销,以订单生产的形式与上海、南京等10多个城市的超市建立长期供货合同。

种植“绿色”芦笋。该县立足实际,发展芦笋种植,目前全县芦笋栽培面积发展到4000亩。其中,露地芦笋2000亩,塑料大棚芦笋2000亩;年产量3000吨,产值3000万元。农忙时节可吸纳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通过推广应用芦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既提高了芦笋的产量,又降低肥料、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民的工作量,实现增产增收,给种植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饲养“白”山羊。该县探索养殖模式、制定养殖技术规程和推广实施《无公害肉羊养殖质量控制措施》,以保持原有风味和增加效益为原则组织养殖生产。在12家肉羊养殖企业推广“高床养殖+山林放牧”的生产模式,增加山羊肌间脂肪含量,增加羊肉风味。2018年完成了安徽白山羊地理标志认证。依托餐饮名店,发挥萧县白山羊各部分的肉质特色,不断开发新的菜品菜肴,以羊为食材的菜品已达40多个,萧县羊肉在合肥、蚌埠、淮北等地打响了知名度。

发展“红色”辣椒制种。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该县已在祖楼镇、新庄镇、青龙镇、黄口镇、赵庄镇、张庄寨镇等乡镇建成1万亩辣椒制种基地,带动2.5万余人脱贫致富。在辣椒制种授粉期间,辣椒种子生产企业可安置授粉工人25000余人。辣椒制种已成为萧县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之一。 (时亚楠)

新闻推荐

通宵达旦施工 力保考场清凉

6月18日晚10时许,随着放学铃声响起,热闹喧嚣的萧县中学、萧城一中、鹏程中学、凤山中学等萧城四所高级中学逐渐趋于寂静。...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