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人生 “冠”绝芳华 文/记者 俞鑫 图/记者 董虎
房新尚在特教中心课堂,给孩子们讲授盔头制作技法。房新尚的父亲房振文饰演豫剧《狸猫换太子》中的郭槐一角,其佩戴的盔头“小额子”由他本人制作。房新尚在给学生讲课。太子盔
数代匠人情
谈到父亲房振文,房新尚几度落泪。
“他用传统的戏剧活儿,养活了整个房家,也是我盔头制作上的引路人。”房新尚这样评价父亲。
传统技艺,讲究师承,拥有明确的传承谱系。苏州“田恒昌”盔头制作技艺创始人田恒昌辗转河南商丘落户,培养其子田玉奎习河南梆子戏,并传授盔头制作技艺。
1943年出生的房振文自幼拜田玉奎为师,学习传统戏剧,沿习制盔。
在戏剧表演上,房振文的天赋很高。他音色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顿挫鲜明,主攻净角(花脸)。同时,多才多艺,能演奏戏剧行当里多门乐器,可维修剧团内的道具。
戏比天大,房振文的盔头由自己制作。“每位演员头围不同,盔头不量身定做,通常不合身,影响演出。”房新尚说,父亲制作盔头,选材一丝不苟,制作工艺更是严格。室外温度高,父亲常将点绸后的盔头放至地窖中阴干,确保色泽鲜亮。
1973年,房新尚出生。年幼时,房新尚和父亲很像,都具备传统戏剧表演天赋。每逢演出,父子一同候场。“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正式调入萧县梆子剧团,赶上传统戏剧发展黄金期。那时演出多,剧团红火,演员成角儿。”在剧团里,房新尚跟随父亲,经历了一段幸福的青少年时光。
夏日清晨,房新尚早早起床,登上舞台,学着父亲的模样,练习唱念做打的基本功。练功后,他再前往学校学习。所谓门里出身,不会也要懂三分。耳濡目染下,房新尚掌握了传统戏剧知识,习得盔头制作方法,可独立制作戏剧盔头。
随着社会发展,娱乐方式多元化,传统戏剧逐步失去市场。“爸,恐怕我不能和您一起走唱戏这条路了。”房新尚考上蚌埠服装设计学校(蚌埠工艺美术学校的前身),系统学习美术。学成毕业后,他选择了下海经商。
在海南,房新尚赚来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将资金投到房屋装修设计领域上,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生意越做越大。“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碰盔头了,直到父亲突然病重。”房新尚说。
2009年,房振文被诊断为癌症。患病期间,他依旧难舍传统戏剧舞台,一有演出,就会佩戴好盔头行头,身着棉马甲,按照要求,精心呈现戏剧动作。天气较热,一折戏唱完,演出服能拧出水来。
看病时,房振文一直携带着红色布包,包里塞满了戏剧演出所用的盔头。躺在病床上,房振文不时地拿起盔头触摸把玩,满眼眷恋。
父子连心,这一幕深深地刻在房新尚心上。
父亲病逝后,房新尚不再经商,而是潜心研究盔头制作,传承传统技艺,延续父亲的职业生命。
传承谱华章
面临失去,方懂珍惜。2012年,房新尚定居宿州,并把精力和资金全部投入到盔头制作和保护上来,并将此视为今后的职业。“一年365天,我最多休息一周。”房新尚说,算下来,平均每天在工作室的时间达10余个小时。
“专业研究盔头,最初是为了达成父亲的梦想,让技艺延续。当我深入到该行业后,领悟到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房新尚说,盔头背后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仅代表着戏剧舞台角色,更突显出一种人文情怀。
“不用猜,给老房打电话,他肯定在工作室,和他的盔头、脸谱作伴。”房新尚的朋友感叹,无法想象,如此幽暗的房间,竟能绽放出如此华丽、惊艳八方的戏剧饰品!
老艺人病逝,对传统的盔头制作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盔头样式减少,传统技法逐渐失传。遇到这些难题,房新尚无法再向父亲请教。于是,他启动考察计划,前往北京、河南、陕西等地,与全国其他知名盔头制作者交流心得、切磋技艺,记录珍贵资料,发掘挽救盔头传统制作工艺。
最初,房新尚制作实用于演员的真盔,但没有市场,加之戏曲团体少,需求量骤降且价格高,难谈销路。
痛定思痛,房新尚转变思路,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衍生出盔头脸谱工艺品。这种工艺品规格较小,精致美观,更具观赏性,作为工艺品,更利于宣传和推广。“非遗项目要想长足发展,就得有相关的衍生品,能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切莫束之高阁。”通过实践,房新尚的想法得到社会认可,戏剧盔头以另一种形式存活,焕发新生。
但这条路无前车之鉴,走起来并不容易。
2018年,房新尚借助复兴传统戏剧的东风,紧跟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发了教学式和体验式的戏剧文创产品,同时编写盔头制作和戏曲普及类教材。“目前,戏剧盔头的教案已经编写6万余字,形成了一个可供后世参考的文字资料。”房新尚介绍,通过教学,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发现人才,吸纳人才。
目前,房新尚把盔头技艺传承落实到教学上,他接受市特殊教育中心邀请,协同文化和旅游部门,成为一名非遗传承老师,推广和介绍传统文化知识和盔头制作技艺,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应社区之邀,将传统技艺推广到普通市民的生活中。
明其德,广其师,做传统文化的秉烛人。这句话成为房新尚的人生奋斗目标。
擎烛而走,逆水行舟。学生围坐在老师身边,共同探讨传统文化技艺。房新尚激动万分,从他的眼眸中,仿佛能看到盔头华丽的色彩,听到戏剧舞台的铿锵声。
新闻推荐
在萧县黄口镇,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精心照顾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婆婆和长期瘫痪在床的丈夫。四季交替,寒来暑往,她用...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