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刚:志把石山变青山公益植绿终不悔
地处安徽省“北大门”的萧县,石质山面积居全省之最,萧县庄里乡陶墟村的石质山面积又居全县之最。全村7000多亩集体石山,林木绿化率达70%以上。这离不开一位矢志不渝的中年汉子——志把石山变青山、公益植树终不悔的播绿“愚公”朱志刚。
陶墟村的石质山,立地条件极差。“树栽不上、活不了,也保不住。”当地村民这样形容。村庄四面环山,光秃秃,不成美景,反而成了困住全村老少致富增收的“石链”。土生土长的村民朱志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萧县包括庄里乡在内,早在上世纪‘五八’造林绿化期间,不少石质山因岩石裸露严重、干旱缺水,少有土层,造林成本高,被列为难以绿化的非宜林地,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改观。”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2013年,安徽省启动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在朱志刚的热心参与下,陶墟村石质荒山绿化按下“重启键”。“靠山吃山,只有多栽树,才有致富路。”敏锐嗅到发展良机的朱志刚这样想。
当年秋末冬初,朱志刚与村里签订绿化荒山的承包协议后,便远赴山东莒南等地购买耐旱耐瘠薄的侧柏树苗,带着家人上山植树。在林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朱志刚抓住春季、雨季、秋季造林的时机,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600亩承包荒山的绿化任务。坡下种桃,山上植柏。
无水井、无水管,全靠塑料桶拎水上山,朱志刚植树的成活率却在90%以上。朱志刚坦言:“植树是个技术活,在石山上植树要精细,关键在浇水。”面对取水难题,朱志刚摸索出了看天等雨栽植的土法子。每逢云层厚重、光照稀少、水分蒸发量小的雨前或雨后,朱志刚便喊上家人、花钱请村民上山植树“打突击”。
朱志刚承包的石山绿了,栽植的桃子也挂了果,卖了钱,亩均年收入3000多元。技术、经验有了,朱志刚决定继续绿化村里未承包出去的石山,开展公益植树。不少承包荒山的村民也请他指导或者代为绿化、代为管护。为节约成本,2016年起,朱志刚在山脚下繁育侧柏营养钵苗。
庄里乡政府负责人介绍,有朱志刚的热心支持,2013年至今,陶墟村累计造林5000亩以上,绿化速度在全乡乃至全县名列前茅。
三分栽植,七分管护,成活的树木必须管好。植树初期,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还有不少村民上山放羊,任由羊吃树苗。朱志刚自掏腰包,聘请多名有责任心的村民上山巡林护林。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张曙光在宿督导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史翔等陪同
张曙光在宿督导时强调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