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皖北对策 樊明怀

安徽日报 2019-12-10 22:09 大字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安徽省全域被纳入规划范围。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和历史使命,皖北地区需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度参与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

“十三五”以来,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已成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皖北地区人口、资源、区位交通等传统比较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加速发展的动能。一是人力资源丰富,有望持续释放人口红利。皖北6市户籍人口3376万人,常住人口2826万人。14岁以下人口占全部人口22.8%,高于长三角8.5个百分点,中长期人力资源储备丰富。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为皖北地区锻造出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二是农业和能源资源富集,有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皖北耕地面积占全省的近50%,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和能源基地。亳州现代中药、阜阳生物医药、淮南煤化工、淮北食品加工等一批主导产业正在形成。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煤电化一体化、大数据、硅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皖北地区有望探索出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三是交通条件改善,有望更好利用内外部资源。京沪、京九、京广、陇海等国家骨干铁路和京台、济广、连霍、宁洛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阜阳、蚌埠是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随着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皖北连通长三角与中西部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四是政策红利叠加,有望释放巨大经济效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城市群等形成政策叠加的乘数效应,皖北地区可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皖北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差距还很大。比如,产业层次低,皖北地区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4.9‥44.2‥40.9,农业比重高于全省5.3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于全省及周边地区,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创新要素缺,皖北地区普通高校仅有24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全省占比较低,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为1.15%;生态约束紧,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现象普遍,城市地表水水质、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省排名靠后。针对这些“短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成为皖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首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做好“新”文章,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为依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蚌埠硅基新材料、淮北铝基新材料、亳州现代中药、阜阳现代医药、宿州云计算、淮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细分行业集中度。要做好“农”文章,依托皖北粮食主产区优势,面向长三角高质量消费需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并着力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向后端延伸发展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要做好“人”文章,大力承接、改造和发展轻纺、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其次,提升双向开放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要提高产业承接层级,立足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聚焦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对接。要推进集群化承接,以骨干企业迁移布点、相关企业配套跟进、全产业链高质量承接为重点,有序承接沪苏浙中心区重化工业、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要夯实产业承接载体,深化省际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探索“一园多区”“跨区托管”等,完善宿州徐州合作共建园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共建共用共管共享的合作模式,深化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长三角区域和省内产业“北移”。要对标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再次,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做大做强阜阳、蚌埠区域中心城市,创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增强辐射带动力。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促进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塑造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品质乡村。要加快省际毗邻地区发展,鼓励宿州、淮北、徐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框架内,打破行政藩篱,加强规划衔接,搭建产业、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合作平台,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

最后,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要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加快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现有庄台、保庄圩综合整治,建设低洼地居住人口和庄台超容量人口迁建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减贫目标。要嫁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鼓励组建跨区域的医疗联合体,支持沪苏浙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在皖北布局,加快构建长三角智慧医疗平台,鼓励各类教育机构来皖北建立分校、分院、分园,拓宽多元化公共服务渠道。要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积极推动沿淮铁路建设,打造皖北城际铁路网,强化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逐步打通省市际断头路,并提升蚌埠内河港口枢纽作用,增强淮河通江达海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安徽经济研究中心)

新闻推荐

酒后辱骂民警 醒来悔不当初

萧县青龙镇的张某喝酒后辱骂民警,因阻碍民警执行公务被依法行政拘留,醒酒后悔不当初。11月26日晚8时许,青龙派出所民警接到...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