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彩灯点亮脱贫路

拂晓报 2019-12-31 11:24 大字

萧县赵庄镇孙大庙村的八零后青年高跃雨,年轻力壮,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治病欠下了大笔的医药费,长期在家照顾孩子,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建档立卡成了贫困户。自从2017年3月,高跃雨开始在村里的扶贫基地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干劲十足。

高跃雨就业的孙大庙村扶贫基地名字叫做宏光电子彩灯厂,这家工厂是赵庄镇招商引资企业,主要为沿海的母公司生产电子彩灯,用工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

“在村里的扶贫基地上班,真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家门口就有工作,挣钱养家两不误。”高跃雨现在一个月的收入将近4000元,“都是计件发工资,干得多拿得工资就多。”

同村的贫困户张彩侠和丈夫都没啥技术,挣钱本就艰难,三个孩子又都先后考上了大学。一边是巨大教育支出,一边是不稳定的收入,让这个家庭的生活举步维艰。自从在村里的宏光电子彩灯厂就了业,张彩侠家的生活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多亏了宏光办的这个厂,还有这些好干部,我们才能挣上这份钱。”张彩侠在厂里负责检验工序,工作简单轻松。下了班,她就把原料拿回家做初加工。“回到家闲着也是闲着,我把料拿回家做,这样可以挣两份钱。”张彩侠说,现在每月工资都会超过三千块。

张彩侠说的“宏光”是宏光电子彩灯厂负责人高光强的小名。十里八村都知道宏光电子彩灯厂的负责人叫“宏光”,鲜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可在2017年以前,“宏光”还没有这么大的名气。

“多亏了村里扶贫的李书记,得益于他的帮助,我才干出了今天的这个规模。”以前,高光强的彩灯厂就是个家庭作坊。孙大庙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李振亮到村后,发现彩灯厂用工多且分散,群众务工收入不错,非常适合在家务工,有利于拓宽贫困群众脱贫渠道。李振亮帮忙协调了村里的废弃校舍,改造成了村里的扶贫基地。

2017年,彩灯厂顺利搬进了扶贫基地,厂房大了,车间多了,人手足了。高光强又引进了许多新的生产设备,规模一下子翻了好几倍。现在,高光强的电子彩灯厂已经扩大到了6700平方米,“小作坊”变成了“大厂房”。“宏光”也成了孙大庙村以及周边众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响亮招牌。

“我们村的扶贫基地采取公司+集体+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吸纳村内外贫困群众务工。既可以选择在厂里上班,也可以把原料带回家中初加工,不耽误照顾家庭和农忙,对于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李振亮介绍说,目前,电子彩灯加工已经成了孙大庙村的支柱产业,稳定带动176人顺利脱贫。本报记者 余明明 杨存良

新闻推荐

智障患者走失 民警帮忙找回

12月22日,一名智力障碍患者在大雾天走失,萧县公安局张庄寨派出所民警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寻,最终在一片桃园深处发现,并将其送...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