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莲“爱莲说”□吴孝桐
王瑞莲是从萧县刘套农民书画院走出来的女画家,走着一条与自己名字紧紧相联的绘画道路。她爱画荷花,把自己在县城办的画店取名“瑞莲画廊”。
王瑞莲,1963年出生在萧县刘套镇。刘套镇近来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初中没有读完,因家贫辍学。她自幼在乡风的熏陶下酷爱绘画,开始是描红式的“涂鸦”,凭着天资,也涂得颇有气韵。听说县里大画家要来刘套镇办农民书画院,她又惊喜又胆怯,在伙伴的鼓励下,她带着“涂鸦”去报名。书画院长郑正老师看了她不规则的习作,认定她有悟性,就收留了她。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喜欢上林黛玉的《葬花词》。老师布置她画牡丹,她画得特别鲜艳,老师点评着色太浓,她回答:我是怕花凋零,不忍葬花。老师惊讶她已进入先有意、后有画的境界,这可是画好写意画的先决条件啊!断定她有绘画天资,就重点加以培养。
在农民书画院学习将近10年,王瑞莲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动议去县城闯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想为孩子寻找较好的教育资源。她把想法告诉老师,郑正老师尊重她的意见,告诉她:“成功全靠积累,你前期的积累,虽然还看不到收获,但也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到外地闯荡一下也好,关键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世事如何沉浮,你只专注一件事,朝一个方向走下去,不要害怕,不要灰心,总有一天,成功会光顾你的门下。”王瑞莲带着老师的嘱咐,领着两个孩子去了县城,租了房办起“瑞莲画廊”,安排好两个孩子上学。她是一位地地道道农民,如果说:“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的话,那么,“以诚待己”则是严肃的自律。她在县城很少外出凑热闹,也不和别人去攀比,只相信画家的信誉全凭作品获得。她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专注自己的事业,勇于接受现实中的自己,别人提出她绘画不完善处,她觉察是自己能力不济时,就抓紧时间充电。她是长期在补短板中度过,在积累中下功夫。从技艺积累、经验积累、能力积累,到信息积累、信誉积累,积累多了就会爆发。她的书画产业链也不断地延伸,成为绘画、装裱、出售一条龙。夏季还绘制扇面,专设制扇作坊,所生产的画扇也供不应求。县委、县政府为了培养有潜质的书画人才,实施了“狮虎计划”,王瑞莲被选送到北京培训。她眼界大开,现在她已成为培训导师刘怀勇工作室的专职画家,同时也是安徽美协会员、安徽省巾帼书画协会会员。
王瑞莲在县城站住了脚,最牵挂是“乡愁”。刘套的“套”,是过去黄河走到这里拐了一个弯,黄河北去后,留下长长的故道,现在已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建温地公园。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件件都寄托着她的情思。她有两幅抒情小品,一幅是一只蜻蜓落在含苞欲放的荷花骨朵上,另一幅是一只蜻蜓落在莲蓬上,这是不同季节的两个场面,从亭、叶处可以窥见色彩的变化。不管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是花飞花落结成莲,都是自己过去美好记忆的再现。近两年,她发现入夏以来,在闷热的天气里,怎么见不到成群结队、低飞起舞的蜻蜓,她惦记着这些老朋友,专门回家乡作调查,并询问专家。得知蜻蜓是一种水生昆虫,产卵离不开水,幼年期要生活在水里很长时间。但也并不是有水的地方就有蜻蜓,它们大部分生活在长满野草的自然水塘里。这些原生态的环境,前些年开荒种地,这些年开发建房,毁掉了不少,孳生地少了蜻蜓自然也就少了。现正在建湿地公园,这是最适宜蜻蜓栖息的地方,蜻蜓的回归,故道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家乡变得更加秀美、可爱,也更丰富她写意花鸟画的内涵。她特别擅长写意花鸟中的昆虫,如蜻蜓、蝴蝶、蝉、螳螂等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新闻推荐
近日,萧县张庄寨镇中心小学举办了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比赛现场,参赛者们个个满怀激情,用心书写每一个汉字,从横竖撇捺、...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