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带动 家门口增收
每天上午9点,萧县杜楼镇朱解庄村扶贫车间都会传出缝纫机的“哒哒”声,近30名村民在这里务工。脱贫户刘金梅说:“在家门口做活,每月工资能拿到2000多块钱,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在扶贫车间务工的村民眼里,纵梅是村里的“能人”。纵梅今年53岁,萧县王寨镇人。2012年,在常州打工创业近10年的她响应家乡号召回来创业,带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装加工技术投身家乡建设。“我小时候也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农家孩子,现在条件好了,看到乡亲们日子还是这么差,心里难受,总想着为他们做点啥。”纵梅说。
回到家的纵梅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萧县玫瑰服饰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生产被罩、枕套、床单、枕芯等家纺产品。“这类产品,工艺简单易学,每年的用工量也大,能够周边村庄群众的务工需求。”纵梅说。
纵梅依托萧县杜楼镇的农民工创业园,主动“请战”脱贫攻坚工作。她来到镇政府,提出让贫困户到加工车间务工的想法,得到了镇扶贫工作站站长许剑的大力支持。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当年纵梅扩建了两个生产车间,解决85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人。
扶贫车间的工种大多以缝纫工为主,对农民来说容易学,而且工作稳定、有保障,能够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该镇朱解庄村贫困户杜艳波老人也在这里就业,现在每月工资3000元以上,“我身体残疾,出去找不到工作,现在在这里上班,收入稳定,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而且工作简单,一学就会。”杜艳波说。
为进一步做大产业,带动群众实现就业脱贫,纵梅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以家纺产品加工、织物设计、品牌研发、建设等业务为主,并与上海一家企业建立订单加工合作关系,将产品出口到美国。随着订单增多,产销两旺,纵梅的用工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乡亲摆脱贫困,她将在工厂里务工的贫困群众工资全部上调5%。同时,实行村企合作,租赁周边两个村庄厂房,再增加200个就业岗位,仅租赁费,每年就为两个村庄增加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8年的努力,纵梅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管理人员15名、技术人员8名、熟练技术工317名,生产车间4个,年产值5000多万元的出口贸易企业。解决了800多人的就业需求,累计帮助全县8个乡镇196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作为一名脱贫致富带头人,肩膀上扛得是‘沉甸甸’的责任,我要让更多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增收。”纵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荣耀记者李斐)盗窃男子“运气不佳”,先是在盗窃途中突遇户主回家,紧接着在翻墙逃跑途中因路况不熟一头翻进了...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