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龙士“德艺寿齐辉”背后的故事

合肥晚报 2019-05-09 01:00 大字

○萧龙士近百岁时创作的荷花图

○1957年萧龙士创作的《黄山双龙松》

○创作中的萧龙士

○年轻时的萧龙士和他的作品

○老年萧龙士在教孩子们画画

□陈祥明 邾根斌 程堂义

今年5月16日是著名书画家、当代“江淮大写意”画派开创者萧龙士老先生诞辰130周年。为纪念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的一代艺术大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联合举办《纪念萧龙士诞辰130周年捐赠书画作品展》,集中展出萧老120幅精品书画作品。说起萧龙士,不少人应该都知道,但你真正了解这位百岁老人不平凡的艺术人生么?

拜师齐白石

1889年,萧龙士出生于安徽省萧县一个农村家庭。在他童年的时候,萧县画风正盛,有一批追随“扬州八怪”豪放风格的乡土画家云集龙城(萧县以前的名称),形成“龙城画派”,耳濡目染的萧龙士受到影响,从艺创作之心更加坚定和迫切。

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1923年,经李可染介绍,萧龙士进入刘海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学习,在潘天寿、诸闻韵等老师的指导下刻意学习了诸多大家大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并经诸老师的引荐拜见了国画大师吴昌硕,他们雄劲的画风,厚重的笔墨对萧龙士影响很大,更让他的画技大长。到1925年他从上海美专毕业后,就回到了徐州美专任教。

据史料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任教的同时,萧龙士先后在上海、南京、镇江、徐州等地办过多次个展或联展。特别是1947年在南京办展时,轰动南京画坛,就连绘画大师陈之佛、傅抱石、张书旂等观后都赞叹不已,联合撰文称:“萧龙士先生精究六法,平素潜神苦志,细心研摹,故下笔落墨,辄饶其趣,于全国二届美展,读其所作兰石,心窃慕之……”这是难能可贵的。

按说此时的萧龙士在画坛日渐成名,他完全可以以“大家”自居了,但强烈的求知欲又驱使他迈出新的步伐。1949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萧龙士,背起行李千里迢迢来北京拜见齐白石,留下了一段“拜师学艺”的佳话。

这回的介绍人还是李可染,身份是齐白石的学生。当时,萧龙士带去几幅自己的作品请白石老人指教,白石老人看后连连称道,并当场挥毫,在他的一幅《荷花》上题道:“此萧龙士先生所作,未见其人,也未见其画,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想先生不曾远游也。”第二年冬天,白石老人正式收他为弟子。据说,86岁高龄的白石老人收下如此高徒十分高兴,再次在萧龙士的新作《墨荷》上题道:“龙士画荷,吾不如也。”

而白石老人传神的大写意,使跟在他后面学习的萧龙士大开眼界,也接触到了徐悲鸿老师等许多名流,同师兄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等大家更是情同手足,朝夕相处,切磋画艺,互相传习,得益深刻。

开创新画派留美名

萧龙士老先生是1990年去世的。纵观其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倾注了毕生心力为后人留下累累艺术硕果,赢得桃李满天下。比如,他的大写意绘画艺术是对吴昌硕、齐白石大写意的继承与发展,为大写意绘画史增添了承前启后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和创办了“江淮大写意画派”,从而在中国画坛上占据了影响力和代表性。

早在1955年就被安徽省政府任命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历任省美协副主席、名誉主席、省政协常委等职的萧龙士,擅长写意花鸟画,尤以幽兰墨荷名世,“半世画竹一世兰”是后人对他的评价。有见过他作画的学生中,他笔下的兰草寥寥数笔,错落有致,淳厚挺拔,深得兰花之神韵;他的荷构图严谨而雄阔,讲究平中见奇,简练处求精到,看上去信笔挥洒,似乎漫不经心,但细细推敲,无不苦心经营,慎之又慎,不但大幅有绿染横塘之势,池边小景也别具风味。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就说:“萧老之画,无论为巧为拙,或诚朴如乡农,或高蹈如逸士,皆能风标独树,自有我在。岂非萧老百年勤学,虚怀所得乎!故吾曰:萧老,画师也,人师也!”

而且,萧龙士老先生不仅画作精彩,而且书法功力深厚,有学者指出,他的书法尤其是晚年书风厚重老辣,笔墨率意淋漓,可谓金石味与书卷气并胜。著名书画史论家穆孝天就曾这样评价说:“他的书法深藏在书画艺术点线之内,并显现于绘画作品的款识题跋之上。他的书法表现为遒劲、奔放、磅礴、老辣,而他的题画行书则表现为苍厚、潇洒,恰如其诗与画相得益彰,构成三者竞美之妙。”

“德艺寿齐辉”

在近90年的艺术人生中,萧龙士不仅书画艺术为人称道,其人品更为世人赞誉。他一生最看重的就是人品,一直坚持认为,“作画必先立人,人品不高,落笔无方。为人要忠诚老实,作画要朴实耐看,二者都不可矫揉造作。”他平生淡泊名利,热衷社会公益,不以大家自居,却显君子风范,终以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而享有大名。难怪有朋友在给他的祝寿诗中这样写道:“兰无百岁人百岁,人罕千秋画千秋;万年青史传人品,流芳岂赖管城侯。”而萧老的这一品质从一些事件中也有反映。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萧龙士在创作的同时就时刻关注当时的民生问题。1926年他创作《乞丐图》并题款,“我讨我的饭,与你甚相干。可恨势利犬,单咬破衣衫”,诗画都表达了人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抗战期间,萧龙士以画笔为武器,宣传民众,动员抗日,先后在徐州、南京、镇江等地,举办书画义展,将收入捐给抗日救亡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刚刚经历淮海战役的萧县人民又遇上大水灾,萧龙士先生捐出多年的收藏在徐州进行义展,将其收入全部捐献给政府救济受灾群众。1951年,何香凝等著名爱国人士吁请艺术家拍画义卖,支持“抗美援朝”,正在北京学习的萧龙士毫不犹豫地拿出身边所有的包括齐白石给他题款的珍品献给义展。

萧龙士老先生一直坚持“人民艺术就应该让人民来享受”,无论官民雅俗,妇女孩童,只要喜爱他的画,登门索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都令其满意而归。因此他的作品在社会流传很广,据说在他家乡萧县以前不少人家都挂有他的荷花、兰草图等。

当然,他的这种精神也感染了后辈。2015年8月,为了完成萧老生前遗愿,遵从先生爱国、爱乡的情怀,他的儿孙辈们无偿捐出了老先生生前150幅精品佳作。这是先生及后人践行“握笔应书民心愿,凝神当思国前程”的高风亮节的生动写照。

所以说,萧龙士老先生正是以他卓绝的艺术和超拔的人品,开启江淮大写意画风及其画派,影响着安徽乃至全国画坛,“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乃实至名归。

新闻推荐

宋有星等五人涉套路贷(诈骗)案一审宣判

本报讯4月30日下午,被告人宋有星、拱晓冬、岳超、蒋冬、黄磊涉套路贷恶势力犯罪(诈骗)一案在萧县人民法院第一审判法庭进行...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