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肖龙士

江淮时报 2018-09-14 12:40 大字

吴强

我的爷爷在我没出生前就去世了,我们从小是跟着外爷长大的,我和妹妹从小就习惯把外爷叫做爷爷。我们在爷爷的恩泽下长大,他待我们比亲爷爷还亲。

爷爷名叫肖龙士,是个画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跟着他住在安徽省文史馆。那时候,爷爷已是八旬老人,除了眼睛高度近视、安装了假牙以外,身体还比较硬朗。他背微驼,拄着拐杖,但是健步如风。由于常年坐着画画、看书,爷爷的双脚浮肿,布鞋穿不上,夏天就穿拖鞋出门。有一次,就是因为走路太快,他露在外面的脚趾碰到路边的石头,磕出了血来。

那时候,我们兄妹三人,就是爷爷手中的另一根拐杖,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我们,足迹遍布了四牌楼附近。包河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当时的包河还没有建成公园,包公祠也常年关闭着。不过,有水的地方就有风景,岸边的垂柳轻抚,水中的荷花盛开,那里是我们散步、游玩的好去处。四牌楼的邮局,他给我买过 《儿童时代》;江淮大戏院,我们跟他去看过全省文艺汇演;包河浴池,那里的师傅也熟悉我们爷孙。远的地方还有逍遥津,那里只要有梅展、菊展,我们都会跟他去看。1977年的初春, “四人帮”刚打倒,新华书店开始销售重新出版的古文书籍。一大清早我和爸爸就去排队,新华书店门前那几棵雪松树下站满了人。经过一上午的排队,我们终于买到了《古文观止》、《文心雕龙》,能为爷爷干事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爷爷是萧县人,虽然后半辈移居合肥,乡土观念却是非常地重。那时候,萧县的乡邻乡亲只要来合肥,总喜欢来我家。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居住也不宽敞,但是老家来人了,爷爷就要求必须要最好的招待。如果招待稍有不周,客人走后,我的妈妈总会被爷爷苛责一番。爷爷出生在清朝,思想却不守旧,他更喜欢女孩。他对孙子、外孙相对严肃,看到孙女、外孙女才会笑。我的两个妹妹是双胞胎,她们过十岁生日的时候,爷爷画了两幅画送给她们做生日礼物。两幅画堪称绝配,内容相互照应,题款对仗精巧。为了这两幅画,爷爷苦思冥想,已是九十多岁的他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夏天的时候,他看到妹妹穿的裙子拎高了,总是会悄悄地抓着裙角往下拉一拉。爷爷对孙子外孙也一视同仁,不分内外。大姨的儿子是我们孙辈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爷爷非常高兴,对他也十分地器重,外出写生总喜欢带上他。

爷爷每天就是看书、画画,业余爱好只有看戏、听相声。熟悉他的人,只要有演出,都来送票给他,江淮大戏院,合肥剧场,工人文化宫,还有合肥庐剧团,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平时,他喜欢用收音机听戏,晚睡前听上一段,是他的习惯。到了每个周日的晚上八点,他都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因为安徽广播电台有一个固定栏目 《星期天相声》。节目一开播,他会一边热水泡着脚,一边闭着眼认真地听。平时不苟言笑的他,这时候,脸上洋溢着轻松,发出爽朗的笑声。遇到格调不高的相声,他还会评论上几句:哈哈,这是在骂大会啊……

到了八十年代,舅舅一家承担起了照顾爷爷的重任,我家搬到了大西门。每到节假日,我们几家的子孙们都会去文史馆看他。十几口人聚在一起,热闹异常,孩子们围着爷爷,大人们则忙着准备饭菜。爷爷看到子孙满堂,也是非常地高兴。待到吃饭时,大人一桌,小孩一桌。我们遵从着爷爷的要求:食不言寝不语,吃东西也不能吧唧嘴。爷爷对饮食没有要求,他最喜欢吃的就是煮的烂烂的面条,即使这样,也是别人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从不提要求,按照他自己的话就是:给啥吃啥。

我的二姨由于小时候忙于家务,照顾弟妹,因此读书不多。爷爷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在晚年的时候他还对二姨说:小时候没让你多读书,你别怨我啊,二姨宽慰他:不怨你,怨俺娘。到了晚年,爷爷知道可能见不到我们这些年龄小的孙辈成家的那一刻,都会提前给我们画一幅结婚致喜的画,落上款时配偶的一方是空着的。他说,如果我还能见着,我就把名字添上。

1989年的夏天,年逾百岁的爷爷住进了省立医院。我和表弟暑假期间经常去陪他,没事的时候,我们俩就拿出爷爷手书的书帖《醉翁亭记》朗读。那时的爷爷身体已经不大好,躺在病床上,只要一听到我们念起:环滁皆山也……,他就立刻能插进来,然后我和表弟就合上书帖跟着爷爷大声地背诵起来。

1990年的春节前夕,爷爷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追求艺术,淡泊名利。他朴实厚重的画风,正如其做人的品质。作为画坛寿星的爷爷受到世人的尊重,但是在我们的眼里,他就是我们的爷爷,没有外人称道的光环。他树立的家风,至今仍引导和规范着我们后辈的行为,也让我们受用。

爷爷留世的画作,被标上了价格。爷爷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却是无价的……

新闻推荐

彭雪枫率部豫皖苏边区反“扫荡”(五)□史文敏宋建国

1940年初,萧县抗日武装升编较快,萧县抗敌总队升编时,只给萧县抗日民主政府留下一个警卫连,还要拨一个排负责陇海路南地委的警...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