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县喝汤(上) □ 杨坤
很多萧县人的早晨是从一碗汤开始的。
萧县汤的种类有很多:有鳝鱼汤、泥鳅汤、辣汤、牛杂汤、羊杂汤、豆腐汤、丸子汤等二三十个品种。可谓林林总总。喝汤,算是萧县人的专长,“清晨起来一碗汤,给个皇帝都不当”,边吃边喝,吃中有喝,喝中有吃,许多人自封为“老喝家”或“汤司令”。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域外饮食文化的流行,好多地方的日常饮食离传统越来越远,但萧县人在以开放心态接受四面八方流行饮食文化的同时,颇有点顽固地坚守着早晨喝汤的传统,以实际行动推动着本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使得萧县饮食保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一碗羊肉汤,誉满大江南北,喝出萧县人的独特品位。
“老字号名震徐淮三百里,羊肉汤味压江南十二楼。”
在萧县老城邮局旁边,闻名遐迩的汪家羊肉馆每天中午和傍晚,车马盈门,顾客摩肩接踵,数十年如一日,声名远播,很当得起对联的赞誉。
1928年,汪家第一代汪振德开基创业,开始在萧县县城经营羊肉汤,当时没有如今的高堂华厦,就在路边搭一棚子,煮上一只大铁锅,锅里翻滚着香气四溢的羊肉汤。进城的生意人、挑担的脚夫、推着鸡公车卖生姜的山东人,来到这里,要上一碗汤,老板赶紧切上几片羊肉,放在碗里,舀上一勺滚汤,冲进碗里,再搁上辣椒油,撒上碧绿的香菜,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食客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掰碎,放在汤里,连吃带喝,喝得满头冒汗,红光满面,心满意足。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画家、江淮大写意画派创始人萧龙士先生在萧城中学教书时,经常从老家(刘套)带馍,快要放馊的时候,就拿到羊肉馆,把馍掰碎,放在汤里煮透,再吃下去。老板厚道,不收钱,隔上十天半月,老先生便送给老板一幅作品,或荷花、或兰草,年深日久,老板竟然收藏了几十幅萧龙士先生的真迹。
到汪家第二代,汪继坤先生手上,汪家羊肉馆算是闯出名堂,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放开搞活,汪家羊肉从地摊开始走进殿堂,在邮局门口东边,老城中心地带,买地建房子,经营有方:每天用100多斤新鲜羊骨头和数十斤羊肉下锅同煮,大火烧开,小火煨炖,再大火烧七八个小时,肉烂汁白,肉鲜汤美,香气四溢,正式打响“汪家羊肉馆”的牌子。
萧县羊肉汤名声远播,知名饭店不止一家,像丁里青春羊肉馆、许堂五香羊头馆、圣泉寺全羊宴等数十家饭店,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萧县羊肉注重选择食材,精选本地白山羊羊肉煮汤,童叟无欺,诚信经营,注重质量,一直在顾客中享有良好的口碑,成为真正的“放心肉”、“放心汤”。
2015年,在萧县举办的“伏羊美食文化节”上,主办方架起一口高6米、直径达3.5米的大锅(号称天下伏羊第一锅),煮了20多只羊,2000多人参与品尝,每人喝下一碗鲜美的羊肉汤,萧县羊肉汤名声传遍大江南北,皖山皖水,甚至成为“百度”搜索引擎“伏羊节”的主页面。
萧县羊肉馆的红油,也堪称一绝,奶白的羊肉汤,配上鲜亮的红油,色如红玉,辣而不呛,香而不燥,爽口开胃,祛寒暖胃,其制作方法已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待续)
新闻推荐
12月27日,萧县庄里乡黄山村异地扶贫搬迁交房仪式举行。图为工作人员在向村民们发放新房钥匙。本报记者苏洋摄“托党恩实施搬迁谢良政脱贫致富”。12月27日,萧县庄里乡黄山新村,鞭炮声此起彼伏,贫困群...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